《唐詩詩意畫》之「高城眺落日,極浦映蒼山」

石永奇書法作品(華藝出版社社長)。
石永奇書法作品(華藝出版社社長)。

▲石永奇書法作品(華藝出版社社長)。

出自唐代詩人王維所作五言律詩《登河北城樓作》,白話直譯是「站在高高的城樓上,遠眺夕陽徐徐落下;連綿起伏的蒼翠山巒,倒映在遙遠的水面上」。


詩作背景

《登河北城樓作》約作于唐玄宗開元十五年(七二七),是王維隱居終南山時創作的一首感懷詩。王維十五歲即入京應試,由於能詩擅畫、精通音律,常常成為王公貴族的座上賓。因此,寫這首詩時,王維雖然剛剛年滿廿六歲,卻已是見過不少世面的風流人物,具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彼時,閑居終南山的王維,每天以山水為樂。某日傍晚,登臨黃河北岸的城樓,他看到遠處山水相映,近處人民安居樂業,心有所感,遂寫下這首感懷詩。

河北,即河北縣,後改為平陸縣,故址在今山西省平陸縣舊治東北,居于黃河北岸。

詩詞原文

《登河北城樓作》唐·王維

井邑傅巖上,客亭雲霧間。

高城眺落日,極浦映蒼山。

岸火孤舟宿,漁家夕鳥還。

寂寥天地暮,心與廣川閒。

作品賞析

「井邑傅巖上,客亭雲霧間。」首聯描述詩人登上城樓,遠遠看到一些市井人家在傅巖那片地方零散分布,供遊人休息的驛亭在雲霧之間若隱若現。山勢險峻、住戶稀疏、雲霧迷漫,不但增添了景物的遼闊、滄桑、神秘之感,而且映襯出詩人遠離塵世喧囂的超脫之感,整個畫面仿佛高入雲端、如夢如幻。

「高城眺落日,極浦映蒼山。」詩人站在高高城上觀賞落日,看到遙遠的水面上倒映蒼山。孤立的城樓與西下的落日遙遙相望,高聳的山峰與平緩的水流相映成趣。詩人從更廣闊的空間著筆,勾勒出一幅高、遠、壯、闊的全景,孤城的挺立與夕陽的下墜、河水的流動與蒼山的靜穆、落日的紅與群山的蒼,錯落參差,極富畫面美感。

「岸火孤舟宿,漁家夕鳥還。」隨著夕陽西下夜幕降臨,靠泊岸邊的小船燃起燈火,勞作一天的漁民如同倦鳥歸巢。作者將視角從遼闊的大背景中拉回,關注眼前的細小景物,一「宿」一「還」寫出了家的味道,寫出了團聚的感覺,寫出了其樂融融的暖意,讓人倍感逍遙與閒靜。

「寂寥天地暮,心與廣川閒。」在傍晚寂靜的天地之間,詩人的心緒似眼前這寬廣的黃河一般適閒。天地寬廣,大河無言,承載包容著世間萬物。詩人這裡的寂寥並不是孤獨、落寞、無助,而是一種「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自由,一種無拘無束、率性而為的恬靜與閒適。

詩人在這首詩中將村鎮、客亭作為遠景,將落日、蒼山作為中景,將孤舟、漁家作為近景,由遠及近、層層遞進,構成了一幅層次錯落、虛實結合、點面清晰的山川風景圖。詩人以身居高位、總覽全局的宏闊視野,將村落、涼亭、山峰、大河、落日、孤城、漁舟盡收眼底,體現了年輕的王維所具有的博大胸懷,也反映出高度成熟的盛唐氣象。應該說,這首詩可以代表盛年王維詩歌的最高成就,能夠當得起「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美譽。


詩文注釋、賞析:李忠杰,學者,中國台灣網。

欄目策劃、採編:王輝丹,台灣新生報記者、大陸新聞召集人、港澳台美協理事、《中華成語典故學習詞典習近平用典釋義與溯源》台灣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