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臉紅 增險肝癌、失智

喝酒臉紅是警訊會提高罹癌、失智風險;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校亞洲人健康研究及教育中心陳哲宏教授表示,喝酒容易臉紅也是肝臟解毒功能不全的表現,台灣近半人口缺乏酒精代謝酵素「乙醛去氫酶(ALDH2)」,導致酒精的中間代謝物「乙醛」無法被正常代謝,這種毒性致癌物累積在肝臟中,便會出現臉紅、心跳加快、頭痛、頭暈、噁吐、宿醉等酒後反應,又稱為「酒精不耐症」,此為亞洲人特有的基因變異,此外,乙醛也會與其他蛋白質、胺基酸及DNA結合,又發不正常的免疫反應、傷害組織,並產生大量自由基引發基因突變,大幅提高罹患癌症的機率。

依據衛生福利部一○八年國人十大死因分析資料,慢性肝病及肝硬化者位居第十位,肝癌則高居癌症死因的第二位,而每年因慢性肝病、肝硬化或肝癌死亡的人數約有一萬二千人。

根據國民健康署歷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我國十八歲以上人口飲酒率從九十八年的四十六‧二%降至一○六年的四十三%,推估約有八四三萬飲酒人口,過去一個月暴飲率則維持為五%左右,推估約有一百萬民眾有暴飲情形(單次喝酒超過六十克)。

酒精在肝臟代謝後,代謝物除了會造成肝臟發炎、引發異常免疫反應之外,還會造成脂肪堆積而形成脂肪肝,此時如能戒酒,因肝臟具有再生能力,若能及早戒酒,除可以恢復正常功能,還可降低惡化的風險,但如果繼續喝酒造成肝臟反覆發炎受損,便會提高肝硬化或肝癌的風險。此外,肝炎病毒帶原者如持續喝酒,酒精的加乘效應會導致肝炎病毒帶原者更容易發展為慢性病毒性肝炎,且會加速肝癌的發生並提高其致死率。

根據瑞典一項整合性分析研究顯示,針對一群十八至十九歲青年,追蹤其飲酒量及晚年罹患肝病情形,發現每日飲酒量超過三十克的人晚年罹患嚴重肝病的風險達五至十一倍。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呼籲家長,青少年仍在發育期,為了孩子的健康及安全,應透過身教及言教提醒孩子飲酒危害,並避免受到同儕影響接觸酒精飲料。

「拒酒顧肝、不勸酒,找回色彩人生」除了個人避免喝酒之外,國民健康署也呼籲企業老闆,在各式應酬聚餐的場合不要再有勸酒的行為,應把員工及客戶的健康及安全放在第一位。如有非喝不可的場合,請盡量減少飲酒量來降低風險,建議男性每日喝酒不超過二罐三三○毫升啤酒(約二十克純酒精),女性則不超過一罐啤酒(約十克純酒精),如果是準備懷孕、懷孕期間或正在哺乳的女性,為了新生兒的健康,請千萬不要喝酒。

如何檢測酒精不耐症?先拿出一張OK蹦,塗上四十度以上的酒精敷於手臂上二十分鐘,觀察原黏貼處若有紅腫現象,則屬於高風險族群;此檢測方式的準確度約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