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縣原物料漲 春季魚苗放養量恐減

嘉義縣養殖漁業生產發展協會執行長陳泓碩表示,縣內大宗養殖魚種出口情形,以金目鱸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較為嚴重。(本報資料照片)
嘉義縣養殖漁業生產發展協會執行長陳泓碩表示,縣內大宗養殖魚種出口情形,以金目鱸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較為嚴重。(本報資料照片)

嘉義縣沿海養殖漁業發達,時序入春,漁民開始準備放養新一季的魚蝦苗,縣內大宗養殖魚種,去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外銷價格些微走跌,加上近期國際原物料大豆、玉米價格上揚,恐拉高養殖成本;嘉義縣養殖漁業生產發展協會執行長陳泓碩表示,漁民擔心不敷成本,考慮降低放養密度,預估本季整體放養量恐減少。

鱸魚出口 去年少2666公噸

嘉義縣政府農業處漁業科長張建成表示,嘉縣前3大養殖魚種分別為鱸魚、台灣鯛、虱目魚,其中鱸魚年產量占全台54%,是台灣第一;受大環境影響,去年台灣鱸魚出口量較前年減少2666公噸;產值減少5億1267萬元;平均價格每公斤下跌7.1元。

陳泓碩說,疫情影響國際消費需求,加上航運費高漲與外匯價格變動,使得去年出口收購價偏低,而縣內大宗養殖魚種中,以金目鱸受疫情衝擊較為嚴重;目前金目鱸池邊價每台斤55元,較去年同期下滑10元,不過金目鱸成本每台斤45元,還是有利潤。

「去年內、外銷價格都不好!」葉姓金目鱸養殖戶苦嘆,去年初疫情剛發生,放養時未料到價格會受那麼嚴重的衝擊,去年放養量還比前年微幅增加,後期外銷因疫情受阻,冷凍廠收購價每台斤下跌約5元。

葉提到,又到了春天放養的季節,他和同業考量飼料成本和疫情,都不願增加放養量,因此,放養量與去年差不多。

大宗魚種 產量減5至10%

去年初因應疫情,漁業署推動養殖漁業生產調節措施,減緩集中上市數量,國內大宗養殖魚種虱目魚、吳郭魚、鱸魚、石斑魚,去年產量減少5至10%;倘若今年放養量減少,勢必會影響年底的收成量。陳泓碩則認為,放養量減少不一定是壞事,除了得評估國內消費狀況和氣候,若持續不下雨,高密度養殖容易造成魚蝦生病,適時降低密度,或許能降低用藥及提高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