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10年最冷經濟寒冬,重創科技巨頭、新創!為何說像照妖鏡?IPO市場誰最慘?

過去10年裡,蘋果股價翻轉10倍一舉登上全球最有價值企業、亞馬遜發展為擁有上百萬名員工的電商巨擘、Google開發的Android是世界上最多人使用的作業系統……眾多科技公司都在這黃金時代寫下歷史。然而科技界狂歡般的成長,在今年戛然為止。疫情、戰爭、升息等眾多因素似乎產生了意想不到的化學作用,全球經濟正處於繼2008金融風暴以來,最為惡劣的一次衰退。

2022年初到現在,涵蓋各大公司的S&P 500指數已經下滑16%,而以科技公司為主要的那斯達克指數,情況較為嚴重,下跌幅度達到30%左右。部分科技公司如Meta,更是衰退了60%之多。

經濟衰退來襲,Meta、Google、蘋果等科技巨頭如何回應?

這次經濟災難的衝擊,帶來的不僅是股價的變動,科技界從上到下,從大到小都面臨著成長放緩、虧損擴大、資金短缺的難關,從而被迫裁員、內部重組乃至關閉業務,在真正的冬天來臨前,科技界的寒冬就先一步籠罩各家公司。

「這是我經營公司18年來,最艱難的決定之一。」Meta執行長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在一場視訊會議中向員工坦承他做錯了,並宣佈了多達1.1萬人裁員計畫,這不僅今年科技界最大規模的裁員,也是Meta成立以來最慘烈的一次。

Meta不是個案,電商及AWS成長趨緩的亞馬遜同樣計畫裁員1萬人、惠普(HP)則因為電腦銷售大減,預計未來3年將裁掉4,000至6,000名人力節省成本,蘋果、微軟等巨頭也都有程度不一的裁員計畫。

為在經濟衰退下生存,科技公司祭出了多種應對手段。Google就發表名為「Simplicity Sprint」的新計畫,向旗下17萬名員工徵求提升工作效率與專注力的辦法,希望加速推出新產品,幫助公司擺脫低氣壓。

另外,Google從今年4月逐步取消遠端辦公,要求員工一周必須三天回到辦公室上班。 Google一直認為既有的工具沒辦法滿足遠端工作的需求,希望員工返回公司的目的之一,也是降低團隊間的溝通成本,加快彼此的意見交流

Sundar Pichai twitter.jpg 圖/Sundar Pichai Twitter.jpg
Sundar Pichai twitter.jpg 圖/Sundar Pichai Twitter.jpg

而蘋果則加速供應鏈向南移轉,不願意再將全部雞蛋放在名為中國的籃子裡,降低工廠因封控及疫情導致產能下滑的隱憂,同時也是中美關係持續緊繃的當下,分散風險的保險作法。

蘋果宣布iPhone在印度組裝 圖/Shutterstock
蘋果宣布iPhone在印度組裝 圖/Shutterstock

新創也受衝擊!投資大減,SPAC急速冷卻

新創領域同樣遭受重創,從募資到上市都呈現銳減,在用錢成本增加的現在,投資者不敢再大膽押注承受風險能力差的新創公司。 新創監測網站《Crunchbase》的資料指出,2022年第二季全球新創獲得的融資為1,200億美元,較前一年下降27%,是自2021年初以來最低的紀錄,而第三季更是年減超過50%以上。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Index Ventures合夥人馬克.戈德伯格(Mark Goldberg)指出,新創創辦人不願意以低於過去估值的價格接受融資,而投資者也不想支付去年的溢價,導致雙方陷入僵局。

在難以募得新資金的情況下,通常處於虧損的新創公司更得謹慎用錢,否則一不小心就會面臨資金耗盡的破產問題,支付新創Fast、居家設計新創Modsy、旅遊新創WanderJaunt都是在這波經濟衰退下倒閉的一員。

新創的上市案件在今年同樣慘淡,去年的上市狂熱似乎也被澆熄,安永及Dealogic的IPO趨勢報告指出,2022上半年IPO案件數銳減46%,從1,161件下滑至630件,而募集資金同樣縮水58%至954億美元。前兩年一度蔚為風潮的SPAC上市今年則急速冷卻,從去年超過600件上市案件,下跌至不到100件的水準。

spac yearly 圖/SPAC Insider
spac yearly 圖/SPAC Insider

近年積極推動旗下新創上市的軟銀,也因為經濟環境惡化,擔憂投資者可能不願意在此時掏出荷包,考慮將Arm的上市計畫推遲到2023年第一季以後。Arm原先估值高達600億美元,被認為是軟銀彌補投資虧損的重要一步棋,不過現在估值普遍被認為降到400到500億美元左右。

經濟衰退成照妖鏡,戳破科技泡沫

這波經濟衰退同時也是一面照妖鏡,讓前些時候乘著趨勢受到大量投資,實際體質不佳,或者商業模式脆弱的企業無所遁形。加密貨幣領域原先因NFT、元宇宙等議題帶動熱潮扶搖直上,卻在今年經濟衰退之際爆出巨大危機。

今年5月,穩定幣TerraUSD無預警與美元脫勾,恐慌的投資者開始瘋狂出售,導致TerraUSD及關聯貨幣Luna陷入死亡螺旋,一夕之間蒸發99%價值,估計在整個加密貨幣領域造成3,000億美元的損失,連帶Voyager Digital、三箭資本、Celsius Network等多家公司宣佈破產。

穩定幣TerraUSD及關聯貨幣Luna傾刻崩盤,損失遭過90%價值,也導致創辦人Do kwon被國 圖/Shutterstock
穩定幣TerraUSD及關聯貨幣Luna傾刻崩盤,損失遭過90%價值,也導致創辦人Do kwon被國 圖/Shutterstock

而TerraUSD與美元脫勾的元兇,儘管目前還沒有完全明朗,但外界認為最初造成套現的可能原因之一,便是投資者對於美元升息做出的反應。

全球節能減碳的趨勢下,被認為是明日之星的電動車吸引了大量挑戰者,近年電動車新創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然而當能夠輕易取得的資金不再,快速膨脹的電動車也被無情戳破。

Electric Last Mile Solutions成立一年便透過SPAC快速上市,並成功募得3.79億美元,估值一舉來到14億美元,結果今年6月宣佈由於沒能獲得新的融資、找到買家,公司即將進行清算,結束短短兩年的經營。

對於需要多年研發的電動車領域,類似的情況或許並不罕見。Canoo今年上半年提交的一份文件指出,公司對能否繼續營運下去抱有疑慮,擔憂剩餘的資金不足以讓他們在2022年底啟動生產計畫,導致股價一度大跌,最終是零售巨頭沃爾瑪出手投資並下單1萬輛電動貨車,才平息外界的擔憂。

尤其電動車電池所需的鋰金屬價格在今年水漲船高,中國碳酸鋰在過去一年裡,從約每噸不到20萬人民幣,暴漲至50萬人民幣的水準,電動車新創正要努力啟動量產的此刻,毫無疑問是一大阻礙。

作為電動車領域的前輩,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就警告,Rivian、Lucid Motor這兩家剛開始交車的新創,除非有辦法降低營運及銷貨成本,否則必將走向破產。

危機即轉機,企業怎麼利用時機逆勢發展?

不過,俗話說危機就是轉機,這番經濟動盪同時也是打破當前局面的一次機會。許多企業都在今年進行收購,把握企業估值低迷的此刻,利用溢價相對較低的價格將心儀企業或業務納入手中。

好比說,沃爾瑪就在今年Canoo陷入危機的時候,斥資約1.2億美元收購超過6,000萬股。沃爾瑪正積極與亞馬遜競爭,為了跟上減碳腳步已經與向包括Canoo在內的三家公司訂購電動貨車。

亞馬遜儘管營收獲利雙雙成長減速,還關閉了醫療服務Amazon Care,甚至裁員1萬人以上,也在今年以39億美元收購醫療公司One Medical,創下亞馬遜成立以來的第三大收購案。

另外,由於許多企業為了節省營運成本進行裁員,這同時也是一個延攬優秀人才的最佳機會。美國計算機產業協會指出,儘管不斷有企業宣佈裁員,今年10月科技業開出的職缺仍然持續增長,與9月相比成長超過1萬個職位至317,000左右。

幣安創辦人趙長鵬 圖/張庭瑜攝影
幣安創辦人趙長鵬 圖/張庭瑜攝影

今年各個加密貨幣市場價值大跌,包括FTX在內等多家區塊鏈公司隕落,不過全球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執行長趙長鵬指出,這次的混亂也是以低價取得人才的公司的機會,計畫今年把握機會擴大團隊規模。

「雖然(加密寒冬)對很多人來說是很痛苦的一件事,但它淘汰了脆弱的項目,只有強者才能活下來。」趙長鵬表示,「每個堅持住、活下去的公司,都會變得更為強大。」

馬斯克預測,這次的下坡期有可能會延續到2024年才消解,經濟衰退的情況恐怕不會太快緩解,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一段艱難的時期,但如何利用局勢創造機會,或許會是未來重新迎接經濟上升時,贏在起跑點的關鍵。

責任編輯:林美欣

更多報導
蘋果、Google供應鏈接連上演「出中國記」!印度成當紅炸子雞,台商卻水土不服?
「別人恐懼我貪婪」!科技業裁員、關閉業務躲避不景氣,為何只有收購不手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