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十郎的狂熱粉絲!?:從江戶歌舞伎的源流到猿若町的興盛 《守貞漫稿》(11)

說到江戶的娛樂活動,自然當屬「芝居」,也就是現在的歌舞伎。《守貞漫稿》的作者喜田川守貞似乎也很為歌舞伎著迷,從小戲樓「芝居小屋」林立的芝居町的歷史,到劇場內部結構、喜歡的演員,他都用充滿熱情的插畫和文字進行了解說。

被「隔離」的歌舞伎

「寬永元年,猿若勘三郎始得官許,立櫓於中橋。蓋作假屋。類今之御出木偶芝居。」——《守貞漫稿》卷之二十四《雜劇》一章中描寫了江戶歌舞伎誕生的情形。

1624年(寬永元年)在中橋(現在八重洲大道與中央大道交匯處一帶),獲得幕府許可的芝居小屋(小戲樓)搭建了「芝居櫓」(兩三公尺見方的四方體框架結構物,圍有幕布,上面印有歌舞伎座的紋章——譯注)。「座元(戲班老闆)」猿若勘三郎,便是第1代中村勘三郎。2012年去世的第18代勘三郎是他的後人。

「御出木偶芝居」指的是除「江戶三座」(詳情見後文)之外的小芝居小屋上演的雜劇,這原本是對街頭藝人操縱的人偶「御出木偶」的稱呼。最初歌舞伎的表演充其量也就是「作假屋」——搭個臨時的戲臺子表演的規模。

《守貞漫稿》接著這樣寫道:

「同(寬永)十一年,村山又三郎於葺屋町開芝居(中略),後為市村座至今。慶安四年(或雲二年),猿若座遷至堺町。猿若,即今之中村座。因堺町、葺屋町比鄰,故稱二丁町芝居。」

據說江戶歌舞伎是從慶安年間(1648年起)芝居小屋搬家到這個葺屋町與堺町連成一片、俗稱「二丁町」(現在中央區日本橋人形町3丁目一帶)的地方後,人氣才開始旺起來的。雖然也有將葺屋町稱為上堺町,堺町稱為下堺町的,但無論如何,歌舞伎的興旺是從市村座和中村座一起搬到這兩個緊挨的町做起了鄰居後開始的。

除此之外,小芝居、淨琉璃、木偶劇等的小戲樓鱗次櫛比,而且芝居茶屋和演員的居所等也都集中在這一帶,形成了一大戲劇城。

二丁町與游郭(花街)並列為江戶「二大惡所」,都是幕府隔離政策的對象。再加上這裡是文娛活動和茶屋收入等海量資金流動的巨大銷金窟,所以一直被視為擾亂風紀的根源,被幕府所警惕。

而實際上看一看《江戶名所圖會》,就會發現二丁町周圍繞著一圈護城河,只能從橋上進出,與市民生活完全隔絕。


《江戶名所圖會》的二丁町。(イ)中村座(ロ)市村座。前面有護城河,不過橋就去不了二丁町(國立國會圖書館藏)

在娛樂生活匱乏的江戶時代,二丁町是異世界,是一個非日常的空間,因此幕府專門將之設置在遠離市民生活的場所。

好奇心旺盛的守貞,似乎對這種隔離政策持否定態度。不過,前文所述的都是江戶歌舞伎初期的故事,是守貞還未出生之前的情況了。

他看了文獻後,對二丁町的情況抱有一些疑問,但他親眼看到的卻是嘉永年間(1848年起)之後的江戶歌舞伎了,並慢慢地被那光鮮亮麗的世界所吸引。

熱情揮毫描繪猿若町

二丁町在經歷兩百年的繁榮後,1841年(天保12年),一場大火讓市村座和中村座化為灰燼。為了挽救財政窘迫而堅決推行天保改革的老中水野忠邦開始提倡勤儉節約,意圖打壓鋪張浪費和娛樂活動。歌舞伎也是娛樂行業,因此兩個戲班子所在二丁町的重建未能獲批,等來的是搬遷到猿若町(現在台東區淺草6丁目附近)的命令。

與中村座、市村座合稱「江戶三座」、原本在木挽町(現在的中央區東銀座)擁有芝居小屋的森田座也收到了搬遷的命令,至此三座終於彙聚一處了。

雖然隔離政策依然如故,但這次搬遷卻促成了「芝居和娛樂之町」猿若町,乃至淺草的發展。

江戶三座有時也指中村座、市村座、河原崎座三家。這是因為以前森田座的「控櫓」是河原崎座。

控櫓,指的是戲班子因資金和演員人手不足等原因而無法進行表演時去「替補」的班子,也就是備份。森田座經營不太穩定,時不時會休演,很多時候都是河原崎座去代打。因此也有人將河原崎座列入三座。

守貞正好就是這段時間接觸到了江戶歌舞伎的世界。他描繪的猿若町的街路圖裡就有河原崎座。大概是他去猿若町的時候,河原崎座正好就在臺上表演吧。「然如今河原崎座並非森田座之後繼,或為二座合稱。」守贞如是道。


猿若町的街路圖。(イ)中村座(ロ)市村座(ハ)河原崎座。此外還能看到人形淨琉璃的結城座、薩摩座的名字(《守貞漫稿》,國立國會圖書館藏)

另一方面,廣重描繪的名所江戶百景《猿若町夜景》中有森田座。


廣重畫作《名所江戶百景 猿若町夜景》中,從近到遠依次描繪了猿若町3丁目、2丁目、1丁目,分別是(イ)森田座(ロ)市村座(ハ)中村座 (國立國會圖書館藏)

守貞還記錄了江戶三座的戲樓大小。根據記載,
中村座,寬十三間二尺,深二十間
市村座,寬十二間七尺,深二十間
河原崎座(森田座),寬十一間半,深二十間
(一間=約1.81公尺、一尺=約30公分)

下圖為正面描繪的中村座。這是1854年(嘉永7年)守貞臨摹廣重的畫作《東都繁榮圖》,不過他嘉永年間也在江戶,應該是見過同時代的中村座的。


《守貞漫稿》裡的猿若町中村座的正面圖。可以認為是臨摹了廣重的畫作《東都繁榮圖 中村座》(國立國會圖書館藏)

也有標題為《舞臺正面之圖》的芝居小屋內部格局圖。將該圖與豐國畫的《中村座內外圖》對照看一看,大概就能對當時芝居小屋的內部格局有所把握了吧。


中村座的舞臺、花道(舞臺插入觀眾席的延伸部分,類似T台——譯注)、客座等的俯瞰圖《舞臺正面之圖》。(イ)舞台(ロ)花道(ハ)協花道(ニ)枡席(ホ)棧敷。棧敷是貴賓席


1817年歌川豐國描繪的《中村座內外圖》。賓客滿堂,當年盛況可見一斑(國立國會圖書館藏)

為第8代團十郎畫肖像畫

當時的頂端明星是第8代市川團十郎。

這位第8代的一生也是波瀾萬丈。上一代、第7代團十郎因觸犯了天保改革的奢侈禁止令,被逐出江戶,去了上方,因此他16歲就繼承了團十郎的名號,成為第8代。他為振興天保改革下日漸式微的江戶歌舞伎做出了巨大貢獻,獲得了很高的人望。

但1854年,在旅途中的大阪突然自殺。

守貞記錄了這樣一段話。

「嘉永七年,八代目團十郎,往大阪自盡。其父之妾名阿為者所為。」

有說法認為第8代團十郎自殺,是因為父親第7代與小妾阿為擅自做主讓他去大阪演出,這讓為人正直的他夾在父親和江戶的戲樓老闆之間左右為難。

雖然守貞似乎是相信了這一說法,但其死亡的真相卻依然是個謎。

「擁躉眾多的年輕人,故死後亦能賣與賣店肖像畫三四十張。」守貞記錄道。他自己也畫了第8代的肖像畫。


守貞以豐國畫的第8代團十郎的自來也為主題畫的肖像畫。據守貞記載,演員這類肖像畫叫「鸚鵡石」,繪草紙店等均有銷售(《守貞漫稿》,國立國會圖書館藏)

這幅畫裡,出演河原崎座劇碼的第8代是怪盜自來也(也作「兒雷也」)的扮相。

守貞估計也是「擁躉眾多」中的一員吧。

標題圖片:守貞所繪的歌舞伎番付表(排名表)。江戶每年11月歌舞伎界都有個重大活動,叫「顏見世興行」,同時會配合這一活動給下一年出演的演員進行排名。本圖臨摹的是芝居茶屋發給客戶的排名表,座頭(戲班班主——譯注)是市川團十郎,第二是阪東三津五郎。(《守貞漫稿》國立國會圖書館藏)

小林明 [作者簡介]

1964年出生於東京都。曾任Swing Journal社、KK Bestsellers等出版社編輯,2011年起自立門戶。現為編輯工作室「Diranadachi」的法人代表,負責旅行歷史相關雜誌和書冊的編輯,也撰寫文章。主要負責的刊物有廣濟堂Best Mook系列(廣濟堂出版)、Sarai Mook《Sarai的江戶》(小學館)、《歷史人》(KK Bestsellers)、《歷史道》(朝日新聞出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