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污立法20年有成 環保署組國家隊 協助亞太作環保

為讓臺灣土壤及地下水環境獲得關注和重視,環保署與各縣市環保局於10月21日起在松山文創園區3號倉庫,一連6天舉辦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20週年「聽,見土水 臺灣生生不息」特展,呈現立法以來土壤及地下水的預防、調查、整治及技術發展上努力的成果。

環保署署長張子敬於開幕時表示,台灣經過這些年的努力,政府結合學術單位的力量,研發各種環保技術已經有幾項領先世界的成果出來,現在正準備組織台灣國家隊,協助亞太地區的國家,一起從事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的預防調查與整治工作。

歷年來環保署調查出的污染場址越來越多元、這些場址進行整治的條件也越趨複雜,整治技術的演進與發展也隨之改變與進步。總體而言,台灣的整治技術從高耗能、高成本的離地離場技術,逐漸轉為低成本、低能耗、低碳排的現地整治技術,使得台灣在土水整治技術於國際間擁有部份領先的地位。
因此,政府成立「亞太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工作小組」,與各國進行環境保護合作交流事務。近年,分別與韓國及越南簽署合作備忘錄及合作協定,共同推動土水保護,讓台灣在國際上不僅是工商發展的好夥伴,也是推動環保的好幫手。

環保署透過模場試驗專案作業,已完成262案污染整治、調查技術研發,並成功媒合56件技術應用於試驗場址。現場展示3項與學界合作研發整治的藥劑及設備包括「本土生物菌劑」、「緩釋型氧化棒應用模型」及「井中電解技術」,讓民眾現場觀察實物、理解科學原理和操作體驗。


張子敬署長體驗重金屬污染調查利器「手持式X-射線螢光分析儀 (XRF)」的操作方法。此X-射線可激發樣品中的原子,誘發他們產生元素的特性螢光,便可以知道這些元素的濃度與種類。圖/陳金萬

環保署與各縣市環保局於10月21日起在松山文創園區3號倉庫,一連6天舉辦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20週年「聽,見土水 臺灣生生不息」特展。圖/陳金萬


「聽,見土水 臺灣生生不息」特展。圖/陳金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