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被無條件討厭的體悟:不必為了狼性改變自己

換日線
換日線

作者:張道芳/換日線專欄

還記得 2019 年的初秋,那天天色灰灰藍藍的,我獨自推著一大一小的行李箱,踏往一個人都不認識的深圳。新的城市、新的職場、新的文化、新的公司所帶來的陌生感與寂寞感,彷彿狠狠包覆著深圳的空氣。

記得長輩曾對我說過一句話:「在職場上,沒理由別人要對你好。」

我想否認這句話,所以我總是秉持著相信「人性本善」的方式、盡量熱情且友善地對待每一個人。但到了這間公司後,卻全然不是我想的那樣──同事們完全沒有被我的熱情影響,也不覺得需要和陌生的我培養友情。

正式 on borad 前,公司請我先飛來深圳幾天適應環境,跟當地幾個台灣人見面。結果到了上班當天碰到,我熱情地打招呼,對方卻直接當作不認識走掉。當天有位台灣同事跟著其他大陸同事來發點心,還刻意地越過我──講這故事當然不是小孩子在爭那點心(誰 care 有沒有吃到點心啊!),而是那種要承受「明顯被孤立」,卻只能面對螢幕繼續淺淺微笑的感覺。後來坐同層、同業務線的我們,到了第一個月都幾乎沒講過話。

講上面的例子只是要說,在辦公室被「無條件討厭 / 排擠」,並不是很難遇到的事,背後也可能有千百種不同的原因──就算天天主動打招呼、主動找話題,也不是大家都會客氣回應你,甚至因此喜歡你。

「湖北姐」給我的震撼教育

但今天的主角不是那位來自台灣的「點心少女」,而是比我大 6 歲的「湖北姐」(還是應該稱媽了?畢竟她是全公司最資深的已婚女性)。總之這位大姐看起來個性大剌剌地、工作表現也非常專業,我必須說在面試時對她的印象非常好。卻沒想到這位湖北同事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向我展現了所有負面的態度。

說到這裡先離題一下。每當面試的時候,幾乎總會被問到:「你曾經與人發生過衝突嗎?你怎麼解決?」我實在非常討厭被問到這個問題,但它卻幾乎是每次面試必問的經典問題之一,人資啊人資,你問這種隨便編一編就可以回答的題目,到底在試探個性還是說謊能力呀?

事實上,所謂的「衝突」有好幾種:有雙方可能因為立場不同、理念不合而導致的衝突;也有可能是溝通時因情緒激動導致的衝突。這幾種若是有一方 EQ 拉高、冷靜下來設身處地為對方設想,試著找出雙方都可接受的範圍,都還相對容易解決。

但也有一種「衝突」,是「我不犯人、人卻犯我」的割喉戰──因為對方早就把你視為「潛在競爭者」,並且習慣藉著打壓對手的一切,好讓自己取得更有力的競爭位置。這種人在各國都有,但在中國職場上根據個人觀察,確實尤其常見。

在中國的「競爭關係」,經常不是我們在台灣時能夠想像的。建議大家可以看看 2019 年在中國大陸火紅的電影《少年的你》,大概就可以感受得到那「千萬人一起競爭」的巨大壓力:當幾千、幾萬人中只有那麼幾個人有機會「出頭」、爭輸了就要被「淘汰」時,從小到大各種檯面上的競爭與檯面下的比較、廝殺,實在只能用「血淋淋」來形容。

台灣人在中國,現在基本上已經沒有什麼優勢。但可能因為我還有個「海歸人才」的(虛幻)光環在,造成「湖北姐」和許多同事們更不想讓我出頭。不管是我向她打招呼時當面對我翻白眼、開會時小事化大藉故痛宰我、各種跨團隊討論時的不禮貌⋯⋯我通通都遇到了。

但,該死!她真的專業能力很強,我內心雖然覺得她「機車」到不行,心裡的另一半卻仍是暗暗崇拜她。

「我該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嗎?」

答案是沒有。即使我在自己的 Notion 日記裡面記錄了她所有的惡形惡狀、鴨霸搶資源搶功勞,即使所有朋友和家人都說:「在中國你就是要強硬!別人怎樣對你,你就還以顏色!」

但我仍然沒有這麼做──因為我始終覺得,不該為了「贏」過他人,而成為討厭的自己。其實我也不覺得這是「國籍」的問題,在各個國家都會遇到難相處的同事,而在我後來的深圳工作經驗裡,其實好人也遠遠多於惡人,有些人甚至成為我這輩子最好的朋友之一。

總之,當時我與湖北女的相處之道是,我待她仍與待其他所有同事:一樣有禮貌,一樣每天早上問好。而她,也一樣每天翻我白眼、或視我為空氣──可能用發出惡臭的空氣形容更為恰當。在那些日子裡,我的日記裡充斥的都是「瘋女人!」、「生活有好多負能量!」這些負面的文字。

那天我又在會議室裡被她飆罵了,這次嚴重到連產品總監也受不了她的橫行霸道。我除了討論專案以外,忍不住冷冷地說了一句:「你可以有禮貌地說話嗎?」她才悻悻然的不說話了。記得當天我晚上跑去喝了一點酒,回家大哭了一場──原來看似不在意的我,其實希望的是讓每個人喜歡啊。

做到讓每個人喜歡好難,那就做自己吧!──但什麼是「自己」?

「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那天晚上很低潮的我,突然想起這本書的書名。心裡想到這句話時,坐在車上的我頭有點暈,一邊想著「做自己認為對的事難道錯了嗎?」「我應該變成一個城府深又潑辣的人嗎?」「這樣大家才會怕我、工作才會比較順利?」⋯⋯

又想著,人生中會失去很多東西,但我連自己都要失去了嗎?還是我應該用蝴蝶結緞帶把不喜歡的自己包裝成「人生的蛻變與成長」?

因為這些問題,那幾個月我一直在「想要被人喜歡」跟「想要展現自己」的矛盾之間掙扎,甚至懷疑起自己到底是誰。

這樣的兩難,卻在一次意外發生的事件中自然而然地釐清了:

有次員工大會中,那位湖北同事不知為何突然激動地在座位上大哭。這時基本上沒有什麼人安慰她,而我當下的第一反應,是為她感到心疼:我在還沒有意識到自己「不是應該覺得她活該、甚至興災樂禍嗎?」時,就有這樣的自然反應,想以一個「人」、而非同事的身份安慰她。

說真的這並不容易,要放下成見化作天使去安慰她,心裡的左右護法互相爭執了一下,最後我想,安慰她我又沒有損失,大不了再被白眼一次而已。

「妳還好嗎?我看妳哭成這樣很難過。其實妳雖然對我很差,但工作表現很好,我有很多需要向你學習的。」我選擇用最誠實、最直接不包裝的方式,把自己當下心裏的感覺說出來。她依然白了我一眼,但這次眼神中流露出的不再是敵意。在會議結束的晚上,我也傳了 wechat 為她加油。

我不是你們說的「太柔弱」,那是我忠於自己的溫柔

之後,我在面對「湖北姐」時的態度沒有任何改變,但多了一份篤定:我不再在意打招呼時她對我翻白眼或無視我──因為我打招呼是自己想要有禮貌、不是為了被別人喜歡;遇到不合理的批評時,我也不會一味忍氣吞聲,而是用我習慣的客氣語氣,堅定表達立場。

「湖北姐」也幾乎沒有任何改變。她沒有變得跟我更熱絡、也不會因此就送小點心給我吃。但她開始會不時跑來我座位問:「你們最近專案在做啥?」「你那個流程做出來讓我看一下」然後給我很多意見。甚至當我遇到工作上不懂的地方時,她願意跟我約下班時間遠端教我──身為一個有娃的母親,她還願意在週末抽出時間教菜鳥,我真的心存感激。

記得「遠距教學」結束的當天,我激動地在日記上寫著:「沒錯,我不用變成討厭的自己,我堅持了對的事!」

最近我重新翻看日記,看到以前自己寫的一段話:「人與人間的交流,看不到,卻如此美好。可惜的是我文筆不好,無法用文字形容⋯⋯」有時候,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用特別說開,卻在共同經歷過一些什麼後,彼此之間開始多了默契與理解。這些微妙的轉折無需強求,也無需經由任何文字或言語,就能夠感受得到。

這時候深圳的陽光與空氣都很溫暖,我終於覺得自己開始慢慢熟悉了這座城市。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不必為了成就「狼性」改變自己:在深圳職場被「無條件討厭」的經驗與體悟》,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你要當怎樣的狼?──劍橋大學裡,中港台學人的「狼性指數」觀察
誰說台灣青年只有小確幸?或許,只是我們把「狼性」用在不同的地方而已

作者簡介:

張道芳,八零年代後期出生,人們既定的草莓族,2015 年來到了神秘又複雜的中東國度,用臺灣人的眼睛看杜拜生活。2019 在三十歲這年決定隻身前往深圳工作,好好體驗人生的另一趟旅程。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