埤池調節灌溉又美觀 水圳之旅收穫多

埤池調節灌溉又美觀 水圳之旅收穫多

(花蓮農田水利會)每年舉辦兩次免費的「水圳之旅」,成為頗受歡迎的戶外教學活動!花蓮400位國小師生參訪光復鄉的「俊哪池」,不僅認識了獨特的「埤池文化」,還近距離參觀(進水口)、(水位遙測站)、(制水門)等各項水利設施,師生們都覺得上了非常寶貴「與水有約」的課程!(劉敏娟報導)

花蓮水圳線路長達300多公里,目前的水利設施除了保持灌溉功能外,也成為獨特的自然生態休閒景觀,因此花蓮農田水利會每年都會舉辦兩梯次的「與水有約-水圳之旅」,讓民眾有機會參觀體驗在地的水圳文化!

今年第一梯次水圳之旅舉辦時間為4月9號,邀請了瑞穗國小、光復國小、馬遠國小以及大興國小4所小學400名師生參訪,首先拜訪馬太鞍溪集水區範圍為主的水利設施,師生們近距離接觸大安圳第一進水口、大安圳幹線、水位遙測站、制水門、省力型水門、大安圳第二進水口等水利設施,大家都覺得非常新奇有趣!

花蓮農田水利會長溫芳榮說明舉辦活動的目地:「我們舉辦這樣的活動是想讓年輕人能夠對水圳有更多了解,包括水源、引水方式、農田稻作灌溉狀況,水利設施等,今年光復鄉辦理水圳之旅,光復有兩個稻作區,包括太巴塱地區以及馬太鞍地區,太巴塱區有東富、西富、南富三個圳,多數屬於小水圳,水源來自東海岸山脈,因為溪流短、山勢低,因此水的來源少,才會設置許多埤池,平常蓄水調節灌溉,才能滿足當地4、500多傾的農田灌溉所需!如果還有不足之處,就會抽取地下水灌溉!」

溫芳榮並為師生們介紹光復鄉「東富圳」二號埤池-「俊哪池」,這座埤池早在民國33年3月,由當地居民集資一萬六千多元,引用附近山間小溪築堤蓄水,後來經過多次擴建、修建,在民國96年,由前任會長,也就是現任花蓮副縣長蔡運煌爭取經費,率工程團隊積極投入規劃後,以生態工法將「俊哪池」周邊整體規劃,建置休閒涼亭與步道,營造成為景致優美、波光粼粼的親水空間,也是一處具有生活、生產、生態三生功能的「埤池公園」。溫芳榮歡迎各界民眾有機會能來花蓮一探美麗的水圳景觀與獨特的埤池文化!(攝影:劉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