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九二共識底線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新華社16、17兩日連續以「特稿」方式,訪問多位親歷1992年香港會談的重要涉台官員,完整還原九二共識的談判協商過程,接著訪問親身參與「馬習會」的海協會長張志軍,細數在九二共識基礎上達成的兩岸成果。在九二共識快要發生「質變」之際,北京端出「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識,以導正「符號化」說法,並守住底線。

新華社訪問了海協會副會長周寧,他1992年以海協會諮詢部副主任、海協會主談代表身分,參與這場香港會談。他提到,海基會當時提的方案之一是「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雙方雖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並建議「在彼此可以接受的範圍內,各自以口頭方式說明立場」,且這一口頭表述方案,當時經由雙方逐句念出並複述一遍,皆確認無誤。

報導指出,「海基會提出『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而海協會可用此前表明的『不涉及一個中國政治涵義』的態度予以處理」,並認為這體現了求同存異的政治智慧。

第二篇特稿,則是以參與馬習會親歷者張志軍為主角,提到就是因為有九二共識政治基礎,兩岸才能恢復商談、簽署23項協議、陸委會與國台辦建立常態化聯繫機制、以及促成2015年的馬習會。值得一提的是,文章中關於馬習會的表述。

張志軍在詮釋九二共識時更表示,「體現了巨大的包容性和善意。這不僅符合客觀事實,也符合雙方各自規定,同時使兩岸可以暫時擱置某些政治分歧」,其中「雙方各自規定」,指涉的就包含《中華民國憲法》。

藍營內部對九二共識出現雜音,新華社用這兩篇文章發出強烈訊號,展現堅守九二共識底線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