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淨值風暴》潮水退了就知道誰在裸泳 保險業獨有的「覆蓋法」讓你看不到壽險業的真面目

一向事績優生的壽險龍頭老大國泰人壽,第三季淨值比降到3%以下,踩到監理紅線,令外界大感意外。(攝影/林聖凱)

鑑於數家壽險業者近日向金管會提出「資產重分類」的方案,欲將債券重分類到攤銷後成本(AC),以成本列帳,使淨值馬上回升;但會計公報理應維持穩定,IFRS9一旦選定分類方式,原則上不應該再改變,爰提案金管會在評估壽險業提出之「資產重分類」方案前,應召開公聽會,並須徵詢專家學者、壽險公會之意見國際會計準則作出解釋意見。

以上是10月3日立法院財委會的決議, 但金管會似乎急到連公聽會都還沒開,就急著想拍版定案。

全球金融市場劇烈變動,國內壽險業面臨淨值大縮水風暴,有7家壽險業者淨值比掉到3%以下,其中南山淨值轉為負數,甚至連壽險龍頭老大國壽淨值比都降到3%以下,踩到金融監理紅線。

公聽會還沒開,金管會就急著想拍版

現在有幾家壽險業者想要改變會計認列原則,讓淨值起死回生,這就像是考試結束考卷發下來,有人突然發現自己不及格,就想降低標準把及格分數從60分改成40分一樣,不僅壽險業者內部看法不一,此舉也引起財經會計圈一片譁然。

金管會保險局4日下午找了壽險業者、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勤業眾信、資誠、安侯建業、安永)以及台大會計系教授劉啟群、蔡彥卿、許文馨,及東吳會計系教授楊孟萍四名學者與會。

根據透露,在場與會人士都認為,金融情勢劇變,已經構成經營模式改變要件,壽險業據此進行金融資產重分類,並沒有違反IFRS9號會計公報的精神。

根據《信傳媒》掌握,這次最想要進行金融資產重分類的壽險公司有三家,分別是國泰人壽、南山人壽以及中國人壽,只是這三家壽險雖然都力推改變會計認列方式,但他們背後的目可是不太相同,其中第三季淨值掉入負值(估計大約負250億元)的南山,是為了救難看的淨值,但國壽、中壽除了淨值考量以外則是另有盤算。

國壽、南山是IRFS9號上路最大受惠者

只是壽險業排名前三的國壽、南山怎麼會走到要更改會計原則認列尋求解套這一步?這一切與2018年IRFS9(第9號公報)上路有關。

2018年國內上市櫃公司正式接軌IFRS9,主要精神即是金融資產依投資目的進行重新分類,其中又以有當時擁有20多兆元資產的壽險業影響最大。

IRFS9(第9號公報)將保險業的金融資產展開大規模的重分類,分成AC(按攤銷後成本衡量)、FVOCI(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及FVPL(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三類,公允價值就是市價,因此當股債市場價格波動,AC的資產及損益不受影響(類似成本法),FVOCI只影響資產評價不影響損益(類似市價法),要直到資產賣出後才影響損益,FVPL則是都受影響。

2018年,南山人壽在前董事長杜英宗操盤下,以公司擅長債券投資,因此將45%金融資產放在FVOCI,比同業的一成到三成比例來得高,使得當年度南山的淨值如變魔術般,「暴增」765億元。國泰人壽則是在採用9號公報後,淨值增加326億元。

單單一個9號公報上路,2018年國泰人壽淨值突破4600億元、南山淨值逼近2600億元,而且當年不只南山,包括兆豐金、開發金淨值也分別增加100億元和50億元。

壽險業專屬「覆蓋法」讓「賺的放損益表、賠的放淨值」

當時9號公報上路,為了避免資產負債不對等,金管會允許壽險業可使用「覆蓋法」,即交易損益進入到損益表,但市價造成的波動則是放入資產負債表的淨值裡頭,即與原先備供出售項目一樣。換句話說,壽險業專屬的「覆蓋法」可以讓股票或是債券投資「賺得算、賠得不算」,數兆元的債券資產得以用「洗老債」的方式實現出高獲利。因為這個原理就是「評價損益不影響損益表,直到處分時才進入損益表」。

然而過去兩年多來,各國為因應疫情大撒幣,股匯債市走大多頭,台灣壽險業損益表跟資產負債表都很漂亮,只是去年底美股領跌,今年FED一路暴力升息後,台灣壽險業淨值開始集體「蒸發」。

以銀行、保險、證券(金融三業)來看,銀行、保險、證券2021年獲利9366億元,壽險業佔了3885億元,其中由覆蓋法貢獻約4500億元,但2021年淨值僅增加2037億元,今年上半年整體壽險業獲利高達2138億元,但是淨值卻是蒸發了1.47兆元。

「覆蓋法」像魔術,美化了壽險業獲利,卻不能真實反應財務體質

這顯示「覆蓋法」大幅美化了壽險業的獲利表現,但卻不能反映壽險公司的真實財務體質。而當年債券投資操作積極、大舉列入FVOCI而淨值暴增的南山人壽,如今在股債雙雙走空下跌情況下,在整體壽險業中奪下淨值縮水冠軍,第三季淨值出現負數,一點也不讓人感到意外。

壽險業淨值劇烈蒸發的慘狀,現在讓金管會跟業者動了修改會計認列方式的念頭,國壽、南山等數家壽險業者向金管會提出資產重分類方案,想要將債券重分類到攤銷後成本(AC),以成本列帳,使淨值馬上回升,此舉兩大壽險業者早與金管會取得默契。

有與會業者在會後透露,4日金管會找大家去開會,當場只有國泰跟南山贊成,但是也無人表示反對,至於為何大家都不出聲?那是因為「不敢得罪主管機關」。

IRFS9規定:經營模式變更才能更改金融資產分類

翻開IRFS9(第9號公報),602頁的公報當中,關於金融資產之重分類部分(第4.4節)提到,若企業改變其管理金融資產的經營模式,企業應重分類金融資產,但這有一個大前提,那就是企業經營模式的變動必須在重分類之前。另外,市場狀況有重大變動下與特定金融資產有關的意圖變動,並不能算是經營模式的變動。

這段話用白話文講意思是,最近因為美國政府升息而導致債券市價的劇烈下跌,這不是屬於經營模式之變動。也就是說,國壽或是南山是要終止壽險的業務嗎?如果是,那能否說清楚到底改變什麼模式,是企業取得、處分或終止業務線,以上這些才是經營模式的變動;如果只是因為市場狀況有重大變動,那就不是經營模式的變動。

另外,就算硬要把資產重分類,那也必須從下一個報導期間的第一天開始,所以就算把金融資產重分類,那也已無法改變今年年報的表達。在4日金管會內部會議上說「金融情勢劇變,已經構成經營模式改變要件」的業者或專家,應該回去重新看一次IRFS9(第9號公報)。

當年IMF曾示警,遭金管會譏「危言聳聽」

台灣保險業為提高投報率吸引客戶,過去幾年大舉投資美元計價美國債市,投資規模一年增加4倍,這個不尋常的動作,三年前(2019年10月)國際貨幣基金(IMF)就曾對台灣整體壽險業提出示警。

當時國際貨幣基金警告,台灣保險業資本緩衝不足,海外曝險規模激增,且資本適足率低於日本、南韓,如果美國利率持續降低,或台幣走升,業者承受壓力的能力恐有疑慮。

對於當時IMF的示警,當時金管會保險局官員只是淡淡的回應「有點危言聳聽」,並指出壽險業當年前8月獲利高達1,662億元,平均淨值比也達7.2%,並強調金管會「已經準備好了」。

三年前IMF 的善意提醒,成了保險局口中的「危言聳聽」,然而悲哀的是IMF當時的「預言」現在已經變成「現在進行式」,當年跟2008年馬英九競選廣告一樣誇口「準備好了」的金管會高官們,你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獨家》高層擬擴軍至26萬人 因應新訓旅、役期延長加新興兵力3大需求
股市新兵》抓緊利基市場毛利高達7成 工業電腦IC精拓科:庫存去化到今年底
期貨和股票不一樣 市場老手也難逃的心理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