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送業加重交通安全風險 各方籲政府介入加強規範

青年的兩輪危機3(中央社記者汪淑芬、余曉涵、江慧珺、陳婕翎台北16日電)「我在某某路口發生車禍,需要外送夥伴幫忙。」全國外送產業工會籌備會召集人陳昱安說,在總數超過萬人的外送員群組中,幾乎每天都會出現類似的事故求助訊息。

網路購物與美食外送近年在台灣逐漸盛行,在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推波助瀾下,隨處可見外送員騎著機車穿梭大街小巷,媒體社會新聞版面也不時出現「外送員之死」的車禍報導。

台北市交通局統計,2020年機車外送平台從業人員相關的交通事故共1995件,雖無死亡個案,但有883名外送員受傷,其中以30至39歲青壯年騎士占3成以上最多,18至25歲占2成以上次之。

統計顯示,外送員車禍事故前4大肇因分別為「未依規定讓車」、「未注意車前狀況」、「左轉彎未依規定」與「變換車道或方向不當」。

長期關注外送交通、勞動與食安議題的台灣民眾黨立委賴香伶先前在台北市勞動局長任內,率先通過外送平台業者管理自治條例,希望加強外送員的權益保障,對平台課以更高的責任。

賴香伶說,她在台北市勞動局長任內(2014年12月至2020年1月),外送員車禍職災的申訴案不多,因為很多人不知道可以申訴,通常是發生無法挽回的憾事後,才由家屬提出申訴案。

賴香伶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表示,外送平台運作機制不透明,平台業者任意壓低外送單趟酬勞,迫使外送員搶單搶快,不僅造成送餐品質低落,最後更可能出現車禍傷亡。

全職外送員一天在路上的時間可能長達10到16個小時,而主要工具是俗稱「肉包鐵」的機車,事故風險高於一般的騎士。陳昱安說,外送員交通事故輕則小擦撞,人車受點皮肉傷,嚴重可能骨折住院,最近更有外送員因車禍腦死。

台北市交通局的統計顯示,今年機車外送平台外送員事故件數每月通報約200件,但陳昱安說,這只是冰山一角,因為外送員不乏單親或因工傷無法返回原職場的民眾,他們得扛起家中經濟重擔,遇上車禍事故,寧可息事寧人。

此外,外送員若回報送餐過程發生車禍,平台會先予以停權1個月,待肇責釐清。這樣的制度,對全職外送員而言等同1個月零收入,衝擊極大。

從事外送工作的王先生告訴中央社記者,外送員送餐過程若發生事故,通常會以「車輛故障」回報,由其他外送夥伴支援送餐,原因就在於不想因事故遭到停權,無法掙錢。

此外,外送員計酬方式的改變,也形成時間與時間的壓力。陳昱安說,早期外送一個訂單的食物平均可賺新台幣70至80元,如今幾乎只有30到40元。若一天要賺2000元,過去可能只要8小時,現在可能要跑12小時以上,「幾乎是用時間跟肝去換金錢。」

為解決相關問題,陳昱安提出防衛駕駛的概念,建議外送員加裝行車記錄器,以便在必要時便於釐清事故原因,也盼望平台業者替外送員投保職災險,並勸導外送員加強防護設備。

陳昱安更希望,外送平台與政府配合開設防禦駕駛課程,協助外送員掌握如雨天行車如何防滑、如何控制前後煞車等技巧。

美食外送平台興起 從業人員肇事率飆高

前交通部長賀陳旦和立委也主張政府當局應當扮演積極的角色。他表示,近3年呈現爆發性成長的外送服務是新類型的交通安全殺手,近年來交通部針對這部分進行分析與相關討論。

他在受訪時指出,目前業者長期合作的外送機車超過20萬輛,常常可見外送員為搶單、取貨送貨而鑽縫超車及其他違規行為,平均肇事率估計是一般機車的3倍,不應忽視。

賀陳旦建議,外送使用的機車要有設定速度上限的裝置,能自動遏止超速,例如市區速限不得超過50公里,從事外送服務的騎士若有交通違規行為應嚴格記點,並公布旗下騎士記點較多的業者名單。

立委賴香伶則敦促政府確保平台業者負起應盡的責任,理由是外送員的「營業用機車」投保成本較高,還得負擔油資、車輛耗損等費用,平台業者是「類雇主」概念,主管機關應介入協調,讓平台與外送員共同分擔成本。

賴香伶說,目前台北市與新北市都有外送平台業者管理自治條例,希望能進一步訂定全國性法律,讓外送員保障有法源依據,藉由保障外送員的權益和收入,幫助促進外送從業人員的行車安全。(編輯:陳清芳)11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