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入學還是多錢入學?研究指沒偏袒有錢人,偏鄉老師嘆:考試才是資本堆出來的

包含繁星推薦、個人申請、指考分發的「多元入學」,是否淪為「多錢入學」,是個已經爭論超過15年的議題,每逢考招新制推出,總會再度躍上媒體版面。然而對此,包含台灣大學、政治大學、中山大學等大學,皆有學者以校務資料進行研究,指出多元入學並未偏袒家境好的學生;也有偏鄉地區教師指出,真正的硬仗是在考試相關部分,「那是資本堆出來的」,缺乏資源補習的情況下,在升學的軍備競賽是輸慘了。

教育部自1994年起,開始試辦大學多元入學,在「指定科目考試」外,增加「推薦甄選」、「個人申請」2個管道,並於2002年正式擴大實施。教育部期望藉由提高非考試管道的入學比例,達成學生適性發展、鼓勵各校發展特色的目標;而後2007 年增加「繁星計畫」管道,再於2010年將繁星計畫、推甄合併為「繁星推薦」。隨著近年各校逐漸增加繁星、申請名額,至108學年度,全國各大專校院科系額定名額,指考名額已僅餘約23%。

教育部。(取自教育部網站)
教育部。(取自教育部網站)

教育部自1994年開始試辦大學多元入學制度,並於2002年正式擴大實施,而至108學年度,大學指考名額已僅餘約23%。(資料照,取自教育部網站)

不過,多元入學自從實施以來,屢屢遭到「多錢入學」的批評,反對者認為,個人申請在書面備審資料上,需要包含課外活動經驗等履歷,加上面試恐需要南北往返,其車馬費與治裝費,對家境清寒的學生而言,都是不小負擔。

僅管這個爭議已經存在將近20年,近年也屢有學者對此進行研究,證實多元入學並不等於多錢入學;然而今年適逢學測採計科目,首度改為「五選四」,比較基準減少,加上數學科滿級分人數,為近5年最多,不但讓考生難以判定落點,部份熱門科系,更出現第一階段篩選人數爆量的現象,也使得「多錢入學」的舊酒,包在「考招制度」的新瓶裡,重新激起輿論。

20190516-108學年度大學個人申請統一分發結果16日公布,圖為個人申請統一分發相關資料。(大學招聯會提供)
20190516-108學年度大學個人申請統一分發結果16日公布,圖為個人申請統一分發相關資料。(大學招聯會提供)

(大學招聯會提供)

其中如國教行動聯盟,便指出家境貧困學生,恐怕無法負擔申請入學的經費,僅能透過考試分發,且有錢家長較能讓孩子參加課外活動、念私立高中,以累積黃金履歷;在此情況下,國教盟不斷重申,指考名額不得低於總額招生名額50%,並積極舉辦大小記者會、前往教育部抗議,而教育相關領域的立委辦公室,也頻頻接到陳情電話。

多元入學是否獨厚有錢家庭?台灣過去廣設大學,全國大學合計有超過1800個科系,在各校各系定位、排名、位置等條件不盡相同下,實在難以一言敝之,再考量學生來自明星高中、社區高中、偏鄉高中……組合森羅萬象,也讓個人觀感難以推估群體,但近年各路學者積極進行的研究,或許可作初步的參考。

有高中生家長找立委抗議,質疑申請入學的規則與制度充滿黑箱。(翻攝自全國十二年國教家長聯盟臉書)
有高中生家長找立委抗議,質疑申請入學的規則與制度充滿黑箱。(翻攝自全國十二年國教家長聯盟臉書)

大學「多錢入學」爭議未曾平息,多個教改團體,如全國十二年國教家長聯盟等常赴教育部陳抗,或召開記者會,質疑申請入學的規則與制度讓亂象層出不窮。(資料照,取自全國十二年國教家長聯盟臉書)

聯考時代 台大研究:北市生念台大的機率高出7倍

對於單純考試制度的研究,台大經濟系教授駱明慶便於2002年發表《誰是台大學生?性別、省籍與城鄉差異》,以台大學生為基礎,根據1954-2000年的聯考資料,對比學生性別、省級、居住地區等資料後得出結論,1982-2000年間,約有82%的台大學生,是來自前20名的明星高中,且台北市學生上台大的機率,為其他地區的7.3倍。

時隔多年後,駱明慶於2016年推出「續集」,《誰是台大學生?多元入學的影響》,依據2001-2014年學生學籍資料分析,顯示聯考時代較為單一化的台大學生,在多元入學實施後,確實有效分散,都會學生考上台大的機率降低,其他地區學生則提高;在居住地區所得上,2011-2013年入學學生中,來自高所得地區者(所得前5%),考試入學有35.36%,個人申請為36.9%,繁星則為22.11%,而若是所得排名後50%的低收入地區,指考生為5.05%,申請生占4.33%,而繁星生則是11.56%。以此而言,多元入學非但不是多錢,反而還有助收入較低的地區的學生上台大。

20170314-台灣大學校門口一景。(盧逸峰攝)
20170314-台灣大學校門口一景。(盧逸峰攝)

針對入學制度研究,台大經濟系教授駱明慶論文顯示在1982至2000年聯考時代,台大入學學生有8成來自於前20名的明星高中;而在2001-2014年多元入學實施後,都會地區學生入學機率則較之前降低。(資料照,盧逸峰攝)

多元入學 政大研究:中低社經地位家庭入學機會提升

政大財政系教授連賢明、經濟系副教授李文傑、李仲浩,則於2016年發表論文《多「錢」入學?從政大學生組成看多元入學》(下稱:政大研究),根據政大1994至2012年學生資料,對比學生家庭居住地的鄉鎮化程度、該鄉鎮報稅所得,以及高中PR值進行分析,研究結果指出,政大入學學生來源,並未因多元入學制度,而獨厚高社經地位家庭子女,反倒提昇中低社經地位家庭的入學機會。

根據政大研究資料,以3年為一期之平均比例來說,1998-2002實施多元入學前,政大學生有62.14%來自高度城鎮化地區,71.66%來自高家戶所得地區,並有54.68%來自高PR值高中;而隨著多元入學、繁星推薦、繁星計畫實施後,在2009-2012年度,高度城鎮化地區的學生,已下降至54.62%,高家戶所得地區學生也降為65.12%,不過畢業自高PR值高中的學生,仍有54.1%。

20190605-SMG0035-國立政治大學歷年學生組成比例_工作區域
20190605-SMG0035-國立政治大學歷年學生組成比例_工作區域

然而,不論台大或政大研究,皆受限於數據取得,僅能以學生居住地區的所得資料,區分出高、中、低所得地區,但畢竟住在低所得地區,不代表就是貧窮家庭,在研究上,仍有力有未逮之處。

繁星入學 中山研究:「鄉下高社經」易於「都會中低社經」家庭

對此,中山大學社會系副教授葉高華於2016年,透過追蹤、訪問341名於2012年(103學年度)入學學的學生,再透過中山大學教務處資料比對,並於2018年發表論文《大學多元入學是否有利家境好的學生?》(下稱:中山研究),其中調查學生父母職業、雙親教育程度、居住地平均所得、8學期平均成績排名、自評用功程度等,更加深入探討學生背景。

中山研究結果指出,依據五等社經地位分類(註),申請生與指考生家庭社經地位差距並不大,來自第5級家庭的學生比率,申請生為61.6%,指考生為56.4%,而來自第1級家庭的學生比例,分別為申請生2.0%、指考生2.9%;在繁星生方面,則有32.5%來自5級家庭,5%來自1級家庭,更加貼近全國同齡人口結構。

(註:5為主管及經理人員、專業人員,4為技術員及助理專業人員,3是事務工作人員,2是服務工作人員及售貨員、技術工、機械設備操 作工及組裝工編,1則是農林漁牧工作人員)

20190605-中山研究-各入學管道學生家庭社經地位。(中山大學社會系副教授葉高華提供)
20190605-中山研究-各入學管道學生家庭社經地位。(中山大學社會系副教授葉高華提供)

(中山大學社會系副教授葉高華提供)

居住地區平均所得部分,定義收入前20%者為高所得,後50%為低所得,兩者間為中所得,則中山研究結果顯示,指考生有66.4%來自高所得地區,26%來自中所得地區,至於來自低所得地區者,僅有7.5%;而申請生方面,高所得地區為56.6%、中所得是32.2%、低所得為11.2%;繁星生則為46.3%高所得,29.3%中所得,低所得地區學生比率24.4%,為3種管道中最高者。

20190605-各入學管道學生居住地區平均所得。(中山大學社會系副教授葉高華提供)
20190605-各入學管道學生居住地區平均所得。(中山大學社會系副教授葉高華提供)

(中山大學社會系副教授葉高華提供)

而在親代教育程度,取雙親、扶養者最高教育程度後,則顯示雙親程度在大學以上者,指考生占45.6%,申請生為47.7%,繁星生僅有31.7%,雙親學歷高中職以下者,則為指考生33.4%,申請生25.6%,繁星生43.9%。

進一步回歸分析後,中山研究則發現,在高所得區(都會區),中低社經家庭的子女,比高社經家庭子女,更容易經由繁星入學,但是鄉下的高社經家庭子女,又比都會區的中低社經家庭子女,更容易經由繁星推薦入學。

20190605-中山研究-各入學管道學生親代教育程度。(中山大學社會系副教授葉高華提供)
20190605-中山研究-各入學管道學生親代教育程度。(中山大學社會系副教授葉高華提供)

(中山大學社會系副教授葉高華提供)

對此原因,中山研究推估,是因為鄉下課業競爭小,高社經家庭的子女容易脫穎而出,但在都會區,由於高社經家庭子女,多會擠入明星高中,激烈競爭下,難以在排名上出頭,而都會區的低社經家庭子女,雖然較難擠入明星高中,卻在社區高中獲得出頭的機會。

至於各管道學生入學後的表現,中山研究追蹤、分析學生8學期成績後,顯示繁星生平均表現皆比指考生好,而若考慮家庭社經地位、居住地、父母教育程度,則高學歷者的子女,入學後普遍表現則不如預期好。

繁星獨厚都會區? 葉高華:近一半學齡人口住都會區

綜合研究結果,葉高華認為,很難指控個人申請偏袒「家境好」的學生,因為指考分發的情況也差不多;他強調,學業表現雖然是大學教育很重要的部分,但不是全部,儘管中山大學學生的狀況,可能比台大更接近全國大學生,但仍無法直接代表全體大學生,並呼籲各大學都應做調查,並公布結果。

此外葉高華也提醒,台灣有將近一半的學齡人口,都住在高所得的大都會區,因此就算繁星沒有偏袒特定族群,依然會有將近半數的都會區學生,透過繁星入學。

「升學的軍備競賽輸慘了」 偏鄉老師:考試是資本堆出來的

花蓮女中輔導室主任季紅瑋表示,繁星對東部學校,或偏鄉、社區高中來講,確實有幫助學生上比較想要的學校,繁星生上大學後的表現也都很好,即便上台大,表現都會在前段,「繁星學生有個特質,他們喜歡拿第一,一般大學生上大學,可能去玩社團,但繁星生會很專注在課業。」

對於多元入學變成「多錢入學」的批評,季紅瑋認為,儘管都會區甚至有補習班會代寫備審資料,但東部學校不一定比較吃虧,因為補習班寫的東西很制式化,「大學老師都閱人無數,怎麼可能被騙?」

台北車站附近的南陽街是知名的補教一條街,外語補習班林立。(圖/截自google街景服務)
台北車站附近的南陽街是知名的補教一條街,外語補習班林立。(圖/截自google街景服務)

「多錢入學」?花蓮女中輔導室主任季紅瑋表示,花蓮女中採土法煉鋼,但在面試場合表現也很優秀,即使都會區甚至有人會請補習班代寫備審資料,但東部學校不一定吃虧。(資料照,截自google街景服務)

季紅瑋說明,如花蓮女中是由老師輔導,加上念大學的學長姐回來辦相關講座,「我們用土法煉鋼的方法,在面試場合是義軍突起」,他談到,學生在面試跟書審資料的分數都很高,都有95、96分,教授聽到學生是花蓮人,就會先問怎麼來的,「鄉下人的真誠跟純樸,甚至認真參加活動,如科展失敗的經驗,都是老師們面試會好奇的資料。」

對此季紅瑋也指出,真正的硬仗還是在考試相關的部分,「那是資本堆出來的,我們學生沒補習的比例很高,有學生說媽媽1個月賺的錢,只夠他補1科,這樣在升學的軍備競賽就是輸慘了。」

休退學率較低!清大教務長:繁星、申請生課業表現好

大學招聯會執行秘書、清大教務長戴念華則表示,的確可以看到3個管道的學生,在學業表現上有點不同,平均的名次百分比(班級成績排名÷全班人數×100%,即數字越小代表成績越好)上,繁星差不多是45%,申請入學是47%,指考是54%;而在平均休學率上,繁星與申請皆為7%,指考為11.5%;退學率方面,繁星與申請為5%,指考生則有11%。

戴念華以此指出,指考的管道,學生不穩定性比較高,因為是填志願分發,可以填100個志願,可能就比較不會去考慮性向,是按照分數填,但像申請只能填6個志願,學生也會非常謹慎去思考,這個科系有沒有興趣、出路怎麼樣?

20170215清華大學竹教大合併後首次招生記者會.清華大學教務長戴念華(陳明仁攝)
20170215清華大學竹教大合併後首次招生記者會.清華大學教務長戴念華(陳明仁攝)

針對不同入學管道,清華大學教務長戴念華指出,相較於指考入學採志願分發的方式,不穩定性較高,繁星入學的學生在課業表現上較為優異。(資料照,陳明仁攝)

戴念華並強調,面試是讓學生去選學校、選科系,如全台有2000多個科系,想念理工的話,搞不好就有600、700個系,要怎麼挑?在考量成績落點外,如果能有機會,實際去看看這個系到底怎麼樣、教師如何等,可以讓學生有更多了解機會。

戴念華談到,如念想工程學院,就有分化學、化工、材料等科系,高中生其實分不清楚這幾個的差別,如果有機會讓學生,進一步了解適不適合,在學生自由意志較強的情況下,確實是有反映出穩定度。

備審有「重新探索自己的感覺」 高中生:負擔比指考小很多

然而,在上述眾多研究、教師意見後,第一線面對考試的學生,心中想的又是什麼?西松高中高三生楊士誼表示,他目前已經申請上東吳大學政治系,他認為,個人申請在準備備審資料時,能幫助學生了解科系,「要很熟科系,才可以寫讀書計畫,因為教授一看就知道你了不了解。」

在準備備審資料的過程中,楊士誼認為,有重新探索自己的感覺,因為整理出一個有架構的故事,來說明自己為什麼會來這個系,對此他認為,面試的負擔,絕對比指考跟重考來得小很多,負擔其實只有在準備審查的時候。

建國中學高三學生蕭瑋均,目前已透過申請入學錄取台大戲劇系,他認為,準備備審要去查課程、上課宗旨等資料,而因為要整理經歷,會挖出自己曾經獲得的東西,而像過去參加營隊時,當下不會意識到,這些事可以跟大學面試連結,因此透過整理備審,也是一次重新整理的過程。

20171009-建中學生發起「把國旗插回南海路」活動,並將國旗插於校門旁的圍牆。(顏麟宇攝)
20171009-建中學生發起「把國旗插回南海路」活動,並將國旗插於校門旁的圍牆。(顏麟宇攝)

在大學入學個人申請部分,建中學生蕭瑋均表示,在準備備審資料時,須把過去經歷和大學面試做連結,也是給自己一次重新整理自己的機會。(資料照,顏麟宇攝)

面試不利木訥學生? 高中老師:有學生害羞到哭出來

但對於面試入學,台灣大學電資學院院長張耀文則認為,各申請入學管道都不能偏廢,孩子各有能力,有的不善考試,但口才及其他能力高,就適合申請入學,有的卻如愛因斯坦,理論推導能力強,但不善口才,就適合考試分發。

季紅瑋則就花蓮女中經驗指出,確實會有比較內向的學生,有些學生連參加升學輔導講座都會卻步,還有學生害羞到第一次模擬面試直接哭出來, 但花女學生出發面試前,可能會練習10幾次,只要多練習、磨練表達能力,其實可以把豐富的內涵表達出來。

面試不利木訥學生? 清大資工可能愛「這一味」

季紅瑋也就觀察指出,有參加過申請入學的學生,真的會比較勇敢,也有整理過自己,包含優勢、劣勢、面試動機,都有細緻的整理,這對他們絕對有幫助,且其實備審資料只要修改後,就可以當以後的求職履歷,花女有一半學生,是高二就會把書面審查做好,「因為知道我們在學測拚不過別人,但在參加活動的生命經驗、反思上,我們是高人一等。」

戴念華則認為,像比較「宅型」的學生,他就聽過清大資工很喜歡這樣的學生,木訥有木訥的特點,個性是天生的,順性發展是個做法,但另一方面調整一下,搞不好會發展得更好,這沒有標準答案,怎麼挑一個應用端來配合個性,就要去自己探索。

是害羞?還是社交焦慮症?盡早面對勝於延遲治療。(圖/Marco Arcangeli@flickr)
是害羞?還是社交焦慮症?盡早面對勝於延遲治療。(圖/Marco Arcangeli@flickr)

大學多元入學實施,在面試入學部分,恐會對內向木訥的學生較為吃虧?台灣大學電資學院院長張耀文認為,因各個孩子能力不同,各申請入學管道都不能偏廢。圖為示意圖。(資料照,取自Marco Arcangeli@flickr)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刺青大師幹嘛念經濟?大學「志趣不合」休退學人數攀升 學生嘆:像只看名字,就決定跟這個人交往4年
相關報導》 大學學測分發》86.8%學生入第一志願 全教會:證明5選4完全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