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上海保衛戰的反思

從高峰期日井噴近3萬例,到如今只有零星的社會面新增,上海與Omicron的殊死搏鬥終於分出高下。6月1日,大上海正式按下重啟鍵,宣告2500萬申城市民結束了長達兩個多月的史無前例的禁足生活。當天早上,當我60多天來第一次踏出小區大門時,眼前久違的車水馬龍讓我有點恍如隔世。此時此刻,我既沒有為重獲自由而欣喜若狂,也沒有為失去整個春天而憤世嫉俗,只是百感交集,一言難盡。

首先,中共高層發起和打贏大上海保衛戰的意志與能力遠超一般人的想像。在3月底4月初之前,上海從上到下沒有多少人會想到這座中國最大的城市也會踏上漫長的封城之路。然而,當局頂住巨大的壓力,令行禁止,雷厲風行,副總理孫春蘭代表北京坐鎮上海灘指揮整整1個月。

在上海不堪重負之際,大陸再次啟動「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舉國體制,近兩個月來,25省的5萬多名醫務人員以及軍隊醫療隊員馳援上海。為了減輕上海的壓力,有的核酸採樣隊伍星夜兼程,當天往返,還有的醫療隊整建制接管方艙醫院。此外,江蘇和浙江還為上海密接人員提供了約6萬間隔離房。

5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開會部署疫情防控,正式提出「大上海保衛戰」的口號。習近平一錘定音,「動態清零」是由中共的性質與宗旨決定的。一度在輿論場上風生水起的「共存派」從此偃旗息鼓。不僅如此,會議強調,鑒於大陸特殊的國情,「放鬆防控勢必造成大規模人群感染、出現大量重症和病亡,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命安全、身體健康將受到嚴重影響。」

換言之,「大上海保衛戰」保的不僅是上海,也是全國,不僅是健康、生命,也是經濟社會發展。即使批評者們也不得不承認,大陸在最大限度上保護了人民的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事實上,截至去年年底,大陸的新冠感染率和死亡率均保持全球最低水平。無怪乎北京越來越有底氣與西方辯論人權議題。

其次,大上海保衛戰戰果固然可喜,但代價同樣高昂。經濟運行雪上加霜自不待言,童之偉、包剛升等滬上法律和政治學者都撰文談到了治理問題。特別是政府啟動了事實上的緊急狀態,卻缺乏明確的法律授權,一些公民也覺得自己的權利被侵犯後亟需強有力的救濟途徑。上海封城之所以亂象叢生,很大程度上源於治理缺陷。

比如,3月27日晚間,上海以「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名義發布對浦東和浦西輪流封控的通知,卻沒有援引任何法律條文。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通知白紙黑字4月1日和5日分別解封,實際上卻開啟了長達兩個月的封城的帷幕,事後官方無人出面解釋,更遑論道歉。如果以後有人食髓知味,認為只要達成目的,完成任務,就可以罔顧法律,甚至犧牲政府公信力,後果將不堪設想。

在大上海保衛戰告捷的同時,基本放棄抵抗的台灣也在恢復正常生活,特別是下周開始台北市高中以下各級學校學生將返校上課。面對如此魔幻的場景,兩岸民眾彼此會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