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專完善就學協助機制 3年20萬人次受惠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教育部「大專校院完善就學協助機制」民國107年上路,獲得企業及社會大眾捐款近新臺幣8億元,協助經濟、文化不利學生安心就學,減少打工時間,爭取更多學習時間,3年來多達20萬人次受惠。

教育部今(22)日邀請學生、學校、企業現身說法,同時表揚績優學校及企業代表,現場並邀請學生分享感言,展現大專近年協助經濟、文化不利學生(例如中低收入戶家庭、特殊境遇、原住民、新住民等)成果。

教育部表示,經濟及文化不利學生往往需要利用課餘時間打工,為協助安心就學,除現行既學雜費減免、就學貸款,再透過學校建立完善就學協助機制與助學基金,使學生有機會進公立大學就讀且順利完成學業,迄今有20萬人次受惠。

教育部指出,另補助五專畢業生投入職場計畫(五專展翅計畫),鼓勵五專生畢業即就業,由企業贊助學生生活獎學金、提供實習津貼及畢業後正式職缺,推動4年則有2276人次參與。這兩項計畫均透過產官學三力,共同協助學生就學與就業。

目前就讀清華大學教育學院的林淑惠,國小3年級父親病逝,母親遠赴外地打工,與3名姊姊一同由伯父代為照顧,後透過特殊選才「拾穗計畫」入學;林淑惠表示,進大學看到具實力專長的同學,深感不足,清大透過系列輔導機制,讓她獲得額外獎助學金,減少打工有更多時間學習。

樹人醫護管理專科學校畢業生簡裕庭,參與「五專展翅計畫」,專科1年級暑假就開始在牙體技術所實習,在學期間便獲得生活獎學金和實習津貼,減輕家庭經濟壓力,畢業後直接進入原先實習技術所,達到無縫接軌就業;簡裕庭表示,許多同學擔心畢業就失業,他提前確認有工作,該計畫還幫忙談妥薪資,對社會新鮮人是很大保障。

教育部表示,就學協助機制是促進高等教育公共性、實踐社會責任,並促成社會流動,以前許多經濟、文化不利學生,上大學要忙打工賺錢,現在透過相關機制,以學習時數「購買工時」的概念,取得獎助學金,不僅免除經濟後顧之憂,也可爭取更多學習時間。

教育部指出,非常感謝社會各界和熱心企業一同投入,尤其「五專展翅計畫」,學校開口就跟企業要「三合一」,包括獎助學金、實習津貼及畢業後的就職機會,4年來仍然能吸引334家企業參與。

教育部推動「大專校院完善就學協助機制」及「五專展翅計畫」有成,表揚績優學校及企業,並邀請學生分享感言。(記者黃朝琴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