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首次目睹巨大垂死恆星爆炸 中央大學鹿林天文台參與貢獻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中央大學天文所助理教授潘彥丞參與國際合作的「早期超新星巡天計畫」,觀測到一顆紅超巨星瀕臨死亡前至爆炸後的過程,其中,中大鹿林天文臺一米望遠鏡也協助聯合觀測任務,主要貢獻在監測超新星爆發後的早期光度變化,有助於天文學家更精確測量超新星的物理性質,並能在最早的時間點上捕捉到超新星的變化;該項重要研究成果發表於「天文物理期刊」,也獲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

潘彥丞表示,紅超巨星是一種大質量恆星,質量可達太陽的10倍以上,相較於太陽的壽命(約100億年),此類大質量恆星演化速度極快,從出生到死亡不過間隔數百萬至數千萬年,結束一生的方式也十分不同,常伴隨著威力強大的爆炸現象,稱作「超新星爆發」。

「早期超新星巡天計畫」團隊近期觀測到一顆紅超巨星從死亡前至爆炸過後約130天的整個過程,此天體名為SN 2020tlf,離地球約1億光年遠,團隊在爆發前100多天就已偵測到其不尋常的擾動,是首次發現紅超巨星在爆發前的光度變化。

中央大學提到,天文學家認為此現象可能是由瀕死前的紅超巨星所拋散出的自身物質所造成,其光度變化通常十分微小,需要足夠靈敏的望遠鏡才能發現,而觀測此現象將有助於了解大質量恆星如何死亡。

中央大學天文所助理教授潘彥丞參與國際合作計畫」,觀測到一顆紅超巨星瀕臨死亡前至爆炸後的過程。(中央大學提供)

中央大學鹿林天文台參與國際合作計畫,協助天文學家首次目睹巨大垂死恆星爆炸。 (中央大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