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透視】《異人茶跡》IP開發解謎桌遊 跨域應用延展台漫餘韻

《異人茶跡》描繪19世紀末、台灣烏龍茶如何成功推向海外,是過去10年最受歡迎的台漫作品之一。(翻攝自《異人茶跡2:拳山茶家》)
《異人茶跡》描繪19世紀末、台灣烏龍茶如何成功推向海外,是過去10年最受歡迎的台漫作品之一。(翻攝自《異人茶跡2:拳山茶家》)

2013年推出單行本、描繪台灣烏龍茶傳奇的漫畫《異人茶跡》系列,今年7月發行《異人茶跡5:茶路綿延》完結篇,為10年連載劃下句點。

書中故事雖告一段落,但一連串與《異人茶跡》IP的合作,正逐一展開,其中解謎桌遊預計7月底、8月初推出;未來還有城市解謎、PC遊戲等計畫,展現台灣漫畫的跨界潛力。

7月初,一場於基地書店舉行的新書發表會,出現台灣漫畫活動少見的場面。台下坐著公視節目部、文史導覽團體「島內散步」、實境遊戲和桌遊開發商「聚樂邦」、城市解謎「薛丁貓」、大稻埕百年老店「有記名茶」等不同單位的代表,立法委員蘇巧慧也以書迷身分出席,他們都是為了《異人茶跡》完結篇而來。

解謎桌遊由漫畫原著張季雅(中)負責監修。左為聚樂邦產品經理蕭雅馨,右為行銷企劃吳雁婷。
解謎桌遊由漫畫原著張季雅(中)負責監修。左為聚樂邦產品經理蕭雅馨,右為行銷企劃吳雁婷。

《異人茶跡》故事以19世紀台灣為背景,主角英商約翰陶德(John Dodd)與來自廈門的洋行買辦李春生,都是真實人物。作者張季雅擅長營造劇情轉折,深入刻劃2位異鄉人如何攜手克服環境、產業及人和的挑戰,將台灣烏龍茶產製升級、銷往世界。她也憑此作獲第5屆金漫獎新人獎,代表台灣前往法國安古蘭漫畫節、德國法蘭克福書展展出;近年更陸續授權日文與泰文版,成功進軍海外。

台漫較多短篇作品,但《異人茶跡》歷經十餘年創作5集的分量,累積不少鐵粉,增添跨界機會。2017年先是參與「漫筆虛實 CCC創作集數位體驗展」,用AR實境重現洋行台茶業務的繁忙樣貌,入圍第9屆金漫獎「跨域應用獎」。2020年又與工研院、接力棒等單位合作《茶迷大稻埕-AR互動遊戲》,透過手機互動體驗漫畫情節。另外「島內散步」也曾舉辦「《異人茶跡》大稻埕聖地巡禮導覽」,帶讀者親臨故事發生現場。

 《茶迷大稻埕-AR互動遊戲》可用手機下載遊玩,體驗茶箱繪師的工作。(翻攝自Google Play)
《茶迷大稻埕-AR互動遊戲》可用手機下載遊玩,體驗茶箱繪師的工作。(翻攝自Google Play)

隨著《異人茶跡》完結篇上市,最新跨界合作是由「聚樂邦」開發的解謎桌遊《異人茶跡:茶案軼事》。「我們做的遊戲,都會融入台灣在地文化或議題。」聚樂邦產品經理蕭雅馨分享,與漫畫出版商蓋亞文化搭上線,緣於去年10月的一場IP媒合會,雙方一拍即合,於今年初正式啟動開發,「《異人茶跡》是文化底蘊很深的作品,茶的議題也有發揮空間,很適合發展成遊戲。」

授權形式方面,蓋亞文化可從桌遊銷售額獲得一定比例的分潤,以此做為聚樂邦支付的授權金;但雙方另就遊戲開發成本議定銷售額目標,如成功達標,蓋亞文化的抽成比例會再做調整。

解謎桌遊《異人茶跡:茶案軼事》由3個短篇故事組成,需要2至4位玩家合作遊玩。(聚樂邦提供)
解謎桌遊《異人茶跡:茶案軼事》由3個短篇故事組成,需要2至4位玩家合作遊玩。(聚樂邦提供)

《異人茶跡:茶案軼事》共有「洋行驚魂」「曖昧回甘」及「拳山茶家」三篇遊戲劇本,分別融入友情、愛情與親情,主要由聚樂邦發想,每篇遊玩時間約45分鐘至1小時。「定位是從原著衍生的番外。」蕭雅馨回憶,最初也想過僅用陶德與李春生當主角,做成可遊玩2至3小時的密室逃脫大遊戲,但為了讓沒看過原著的玩家,有機會認識更多角色,因此改為易於親近的短篇。

 「漫筆虛實 CCC創作集數位體驗展」透過AR擴增實境,能與漫畫(圖)的角色互動。
「漫筆虛實 CCC創作集數位體驗展」透過AR擴增實境,能與漫畫(圖)的角色互動。

為使桌遊劇情、角色貼近原著氛圍,由張季雅繪製主視覺及人物,並擔任劇本監修。相較過往跨界經驗,「與聚樂邦合作相對輕鬆,能玩的創意也更多。」她解釋,跨界的轉譯或再開發,都需要對原著的瞭解,「不夠瞭解就容易走偏,監修也要花費更多心力與時間成本溝通。」

聚樂邦的劇本看得出對原著的熟悉,像在看同人創作,遊戲也衍生有趣的後續。

然而閱讀聚樂邦的劇本,「看得出對原著的熟悉,很像在看同人創作。」張季雅以「曖昧回甘」為例,漫畫中,焙茶師傅「張進」與洗衣女工「知芳」的曖昧停留在若有似無階段,「但遊戲裡衍生有趣的後續,讓我也很想看下去,從原作者變成了讀者。」

 「漫筆虛實 CCC創作集數位體驗展」(圖)透過AR擴增實境,能與漫畫的角色互動。
「漫筆虛實 CCC創作集數位體驗展」(圖)透過AR擴增實境,能與漫畫的角色互動。

試玩後,張季雅對遊戲道具設計也感到驚豔。「過去玩過與茶相關的桌遊,道具通常是以象徵性的符號圖案呈現;雖然不完全一樣,但這次的道具有很多真正製茶工具的重要元素,與我之前的桌遊體驗相當不同,熟悉茶或喜歡茶的人會覺得很特別。」

由於是解謎桌遊,蕭雅馨無法透露太多遊玩細節。不過相較一般解謎桌遊多是辦案推理,「《異人茶跡》桌遊更需要動手操作道具,拼湊出答案,也能體驗到部分茶葉粗製與精製的流程,吸收製茶相關知識。」

解謎桌遊需要搭配手機與網路,採一次性體驗,無法重複遊玩。(聚樂邦提供)
解謎桌遊需要搭配手機與網路,採一次性體驗,無法重複遊玩。(聚樂邦提供)

聚樂邦產品除了解謎桌遊,還有戶外實境遊戲開發。蕭雅馨透露,因《異人茶跡》故事與大稻埕的地緣關係,一度考慮在當地製作實境遊戲,「不過疫情的不確定性太高,我們轉而思考在室內遊玩,結合漫畫及飲茶體驗。」

《異人茶跡》中有許多關於製茶環節的知識,例如漫畫中透過外銷茶箱圖紙,重現當時茶葉炒青的過程。(翻攝自Kiya季雅臉書)
《異人茶跡》中有許多關於製茶環節的知識,例如漫畫中透過外銷茶箱圖紙,重現當時茶葉炒青的過程。(翻攝自Kiya季雅臉書)

聚樂邦行銷企劃吳雁婷分析,如果在大稻埕進行實境遊戲,可能只有北台灣的民眾有機會遊玩,但漫畫讀者遍及全台,「解謎桌遊就沒有地域限制。」她透露,桌遊預售消息公布後,甚至收到日本粉絲聯繫,希望將遊戲寄到日本。

除跨足桌遊外,《異人茶跡》接下來還預定與「薛丁貓」合作城市解謎遊戲,另外也已經與PC遊戲開發團隊簽訂合作意向合約。張季雅透露,PC遊戲目前尚在前期階段,可能是劇情向遊戲,但未確定是以原著改編、或是原創劇情。

《異人茶跡》完結後,作者張季雅表示若有機會想做影視改編。
《異人茶跡》完結後,作者張季雅表示若有機會想做影視改編。

至於是否有其他想跨界的領域?張季雅笑說:「既然是講茶的漫畫,與手搖飲料或飲料品牌合作也不錯。」近年有不少台漫改編成戲劇作品,或以茶產業為主題的《茶金》,都廣受好評,「有機會的話,想做影視改編。」

《異人茶跡》的各種嘗試,是希望帶動更多台漫跨域應用,提升衍生產品豐富度。

「我們現在的目標,是優先促成更多合作。」張季雅解釋,台漫有很多優秀作品,但過往的商業跨界不多。《異人茶跡》的各種嘗試,是希望營造一個願景,「大家一起練功,帶動更多優秀台漫跨域應用,提升漫畫衍生產品的豐富度與娛樂性。」


【點擊看完整全文】

更多鏡週刊報導
【娛樂透視】《徘徊年代》邊緣找出路 籌資難關映照新住民困境
【娛樂透視】小成本拍《野蠻人入侵》 陳翠梅編導演女力出擊
【娛樂透視】BL劇《語意錯誤》人氣延燒 堅強陣容打造療癒實境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