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奶粉廣告禁令多!專家憂母乳庫不足 弱勢父母哺育恐陷資訊落差

嬰兒奶粉廣告禁令多!專家憂母乳庫不足 弱勢父母哺育恐陷資訊落差【圖 / 菱傳媒】
嬰兒奶粉廣告禁令多!專家憂母乳庫不足 弱勢父母哺育恐陷資訊落差【圖 / 菱傳媒】

(記者單蔓婷/台北報導)為持續跟隨國際腳步推動母乳哺育,衛福部自2015年起規範1歲以下嬰幼兒配方食品「不得廣告」,且不得宣稱、影射這些產品具有「等同」或「比母乳更好」的營養成分。

但根據衛福部統計,六個月以下嬰兒是純母乳哺育者為46.2%,不到五成,可見逾半數新生兒父母對配方奶仍有需求。但新手爸媽的資訊卻非常有限。

台灣女人連線陳書芳秘書長認為「1歲以下配方食品是否能打廣告」和「新手爸媽是否有足夠的管道了解配方食品」,不應該是衝突的事情。她問,「不哺餵母乳的媽媽,沒有母乳的媽媽,她們到底能如何做?」。

除了配方奶,全台目前的三大母乳庫能發揮作用嗎?立委王婉諭說,「我過去當了十幾年的媽媽,直到自己開始關注母嬰親善議題,才知道有母乳庫存在」。

逾半數無法母乳哺育的新手爸媽 取得資訊貧乏

新冠疫情加速線上購物蓬勃發展,69%台灣消費者習慣網購一般零售商品,但新手爸媽卻無法從網路上獲得有關配方奶的相關資訊。

《菱傳媒》記者嘗試在Momo及Pchome等大型綜合網購平台選購奶粉,發現商品分類中僅能點選「3歲以下奶粉」,即便以關鍵字查找所有商品,所獲奶粉皆顯示「適用1歲以上孩童」或特別標示為「3號」奶粉,除此,幾乎看不到其他相關資訊。

日前要求檢討母嬰親善政策的立委林昶佐也表示,如果所有的醫療院所都已經默認媽媽最好是要哺餵母乳,「難怪我們不會主動讓新手爸媽知道奶粉的資訊」。他認為,嬰兒奶粉廣告有限制,也需要其他提供充足替代資訊的渠道,當新手爸媽決定不採母乳哺餵,應該要輕鬆便捷地取得替代方案,尤其是正確且健康的資訊。

衛福部2018年母乳哺育推行狀況統計,台灣6個月以下純母乳哺育為46.2%,可見逾半數新生兒父母對配方奶仍有需求。然而新手爸媽獲取奶粉資訊的管道多為臉書社團發文、親子論壇討論、社群紅人分享、線下藥局比價或參加母嬰用品展等,非常有限。

台灣市售嬰幼兒奶粉多以數字序號對應不同適用年齡,1號對應0-12個月,2號對應6-12個月,3號約為1-3歲。《菱傳媒》整理
台灣市售嬰幼兒奶粉多以數字序號對應不同適用年齡,1號對應0-12個月,2號對應6-12個月,3號約為1-3歲。《菱傳媒》整理

台灣市售嬰幼兒奶粉多以數字序號對應不同適用年齡,1號對應0-12個月,2號對應6-12個月,3號約為1-3歲。《菱傳媒》整理

禁止廣告立意佳 卻讓弱勢爸媽更辛苦

台灣女人連線陳書芳秘書長認為「1歲以下配方食品是否能打廣告」和「新手爸媽是否有足夠的管道了解配方食品」,不應該是衝突的事情:「如果今天配方奶廣告涉及不實資訊,這部分需要規範和處理,但你讓想要購買的人困難重重,就是另外一個問題」,她擔心限制配方奶的資訊取得,反而讓難以母乳餵養的新手爸媽徒增自責,或因資訊不足嘗試不適合的哺餵方法。

禾馨婦產科診所烏恩慈醫師則提醒,在奶粉廣告禁止令下,廠商仍能透過頻繁舉辦媽媽教室等活動推廣品牌形象,即便規定配方奶不能宣稱其營養價值優於母奶,個別廠商還會以「我是最接近母乳的配方奶」、「我是銜接母乳最好的1歲以後的配方奶」等口號行銷。

烏醫師擔憂地說,嬰兒配方奶禁止廣告與網路販售,最受影響的還是弱勢家庭:「住在偏遠地方的媽媽,沒有後援必須一打一照顧小孩的媽媽,在疫情之下她們真的跑去轄區藥局買奶粉,是非常麻煩的。」

官方「新生兒哺育計劃」 母乳竟成唯一選擇

立委范雲在「媽媽要支持,不要恐懼」的母親節記者會中,針對《孕婦手冊》提出改版訴求。范雲指出,每位孕婦在懷孕8週時都會收到《孕婦衛教手冊》和《孕婦健康手冊》,但本應增強孕婦在懷孕過程中知識與能力的手冊,卻有不少錯誤資訊與刻板印象,反而成為恐慌來源。

立委范雲舉辦記者會,要求衛福部以使用者需求為中心改版《孕婦手冊》。翻攝范雲臉書
立委范雲舉辦記者會,要求衛福部以使用者需求為中心改版《孕婦手冊》。翻攝范雲臉書

立委范雲舉辦記者會,要求衛福部以使用者需求為中心改版《孕婦手冊》。翻攝范雲臉書

記者查閱2022年1月最新出版的《孕婦衛教手冊》,長達四頁的「新生兒哺育計劃」章節,聚焦於母乳優勢及如何親餵。

對於官方手冊哺育計劃僅存母乳親餵這一條路,女人連線秘書長陳書芳質疑「不哺餵母乳的媽媽,沒有母乳的媽媽,她們到底能如何做?」。

台灣女人連線強調,只有當政府願意應提供女性完整的、非誘導的、有科學證據的嬰兒哺育資訊,而非為了達到政策目標刻意偏重母乳親餵優勢的資訊,才能幫助女性在決定嬰兒哺育方式時,不會因資訊不對等而感到混亂與挫折。

當代奶娘母乳庫 配方奶之外的另一條路

台灣現有北中南3座母乳庫,分別位於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衛福部台中醫院母乳庫衛星站,以及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南區。

但母乳庫資訊難以取得,立委王婉諭坦言:「我過去當了十幾年的媽媽,直到自己開始關注母嬰親善議題,才知道有母乳庫存在」。

但她直言我國母乳庫面臨的三個挑戰:一是儲存母乳量能不夠大,可進一步思考其是否應該參考血庫的方式進行;二是宣導力度低,一般民眾對母乳庫據點及運作方式知之甚少;三是申請母乳庫的條件較為嚴格與限縮,捐贈和取得的標準都應有所調整。

從DCARD與PTT整理網友討論捐贈母乳時,最常遇到「時間無法配合」及「檢驗地點不便」問題。《菱傳媒》整理
從DCARD與PTT整理網友討論捐贈母乳時,最常遇到「時間無法配合」及「檢驗地點不便」問題。《菱傳媒》整理

從DCARD與PTT整理網友討論捐贈母乳時,最常遇到「時間無法配合」及「檢驗地點不便」問題。《菱傳媒》整理

目前母乳庫存乳來源依靠各地愛心媽媽捐贈,各項規格雖符合國際標準,但服務對象限於早產兒、先天異常或重大手術後需要加強營養的嬰兒、腸胃道疾病、餵食不耐、或是遭遇緊急重大災害的嬰兒,並未開放給健康嬰兒申請。除了申請,捐贈也是困難重重,記者整理近一年來Dcard與PTT討論捐贈母乳時,最常遇到「時間無法配合」及「檢驗地點不便」問題。

促成台灣第一座母乳庫成立的台灣母乳協會呼籲政府,不論在母乳的取得,或哺乳專業協助上,都應規劃更完整的規範管理。

母乳協會具體建議,母乳庫應該更靈活的運作,例如開放一般家庭付費取用母乳,為一般家庭提供相較於母親私下交流(如網購)更為安全的獲取母乳方式。這樣才能為產後面臨哺乳困難的家庭提供更多專業協助,建構更為友善的哺乳環境。

全台目前僅有三處母乳庫,申請和捐贈都不夠普及。照片取自成大醫院南區母乳總庫臉書網站
全台目前僅有三處母乳庫,申請和捐贈都不夠普及。照片取自成大醫院南區母乳總庫臉書網站

全台目前僅有三處母乳庫,申請和捐贈都不夠普及。照片取自成大醫院南區母乳總庫臉書網站

相關報導:盲目追求績效!醫護成推銷員 「母嬰親善」政策反讓新手媽陷入「哺乳地獄」


菱傳媒原始網址:嬰兒奶粉廣告禁令多!專家憂母乳庫不足 弱勢父母哺育恐陷資訊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