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癌篩檢技術 新突破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據統計,國內每年約新增 1300名子宮內膜癌病患,雙和醫院耗時 3年,研發出子宮內膜癌篩檢技術,準確率高達 9成,研究論文已刊登在國際知名期刊「臨床癌症研究」,預計 2年後就能完成人體試驗。
雙和醫院副院長賴鴻政表示,子宮內膜癌發生率逐年攀升,如今已躍居女性癌症前 10名,國內每年約新增 1300名病患,目前卻沒有很好的篩檢方法,以台灣來說,婦女每次診斷子宮內膜癌需花費約 7千元,不但費用高昂、副作用多,罹癌確診率僅約 1成。
為找出更準確的檢測方法,賴鴻政帶領研究團隊歷經 3年時間,利用全球最大的子宮內膜癌基因資料庫找到 3個關鍵基因,只要透過這些基因檢測,就能檢出是否罹患子宮內膜癌。
賴鴻政說明,這 3個和子宮內膜癌有關的基因會受壓力、情緒、年齡、體重、荷爾蒙及環境毒物等生活型態影響,並在 DNA上面留下甲基化的足跡,只要檢測這些甲基化基因的狀態,就可區分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是高或低。
研究顯示,這 3個基因中,若有任 2個被檢出高度甲基化反應,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是一般人的 236倍,準確度高達 95%。和過去診斷子宮內膜癌相比,這套檢查初估可省下約 80%的費用。
賴鴻政指出,這次國內包括雙和、萬芳、台中榮總、高雄長庚及花蓮慈濟等 5家醫院,已申請人體試驗委員會的審核,對象是年逾 40且有過陰道異常出血經驗的婦女,預計將收治 1000人, 2年後可望完成人體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