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知識百科】孕婦有肝病該怎麼辦? 這樣做才可護肝保健康

許多婦女非預期的懷孕,做了相關檢查才赫然知道自己有B肝或C肝。一方面擔心懷孕期間的肝功能是否正常,另一方面又擔心B、C肝病毒會傳染給寶寶,焦慮不已。還有一種情況非病毒性肝炎導致的,卻跟懷孕有關,稱為「急性妊娠脂肪肝」,死亡率很高,這時孕婦該如何才好?到底孕婦有肝病該怎麼辦?

臺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小兒科教授張美惠接受《好心肝》雜誌諮詢時指出,如果育齡婦女事先知道自己是B肝帶原者,應定期追蹤肝功能是否正常,若肝功能正常、沒有特殊身體狀況下,可以按照自己的計畫懷孕。但如果肝功能不正常,因為B肝治療通常需要2、3年的時間,可與醫師討論是否需要立刻治療。

如果肝功能持續升高,還是建議應先治療。不過更多的情況下,常是婦女非預期的懷孕後,才知道自己有B肝。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供的準媽媽懷孕B肝篩檢第一次產檢就有檢查B肝,如果是B肝帶原者,懷孕期間,雖然B肝病毒的複製較為旺盛,但因為此時身體的荷爾蒙分泌增加、免疫反應較弱,因此多半可與病毒相安無事。

要注意的是,不少媽媽懷孕期間「一人吃兩人補」,應把握「食補優於藥補」的原則,以天然食材為主,並適量補充鈣、葉酸等維他命,才不會造成肝臟的負擔。而且千萬不要亂服用中草藥、或是保肝品,以免越補越糟,讓病情惡化。

少數情況下,孕媽咪可能會發生肝功能升高、急性肝炎發作,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必須請教醫師看是否需治療。此時不能使用干擾素,因為可能有流產的疑慮,若需治療,醫師可能改用口服的抗病毒藥物,並選擇可於懷孕期間使用的B級藥物。

如果婦女是在治療B肝的期間才突然發現懷孕,應該與醫師討論,換成孕婦用藥等級B級的口服抗病毒藥物。若是已經治療一段期間,病情較為穩定,可以與醫師討論復發的風險性後,考慮是否適合停藥。建議於孕婦第一、第二孕程中,盡量不用藥。

B肝媽媽除了要擔心懷孕期間的母體健康,由於B肝會透過母體垂直感染給新生兒,如何避免在生產過程中把B肝病毒傳給胎兒,更是重要課題。有些人擔心B肝孕婦採取自然產,會增加母嬰傳染的風險,但相關研究對於採取剖腹產或是自然產,與病毒傳染力高低的相關性仍未有定論,因此現階段不會因為產婦為肝炎帶原者,就要求一定得剖腹產。生產的方式還是得視當時母子的狀況、婦產科醫師的建議而定。

至於已知自己有C肝的婦女,若符合治療條件最好先治療後再懷孕,大約需治療6個月到一年不等。若孕媽咪懷孕後才檢查出有C肝,為免影響胎兒,暫時無法治療,需等到生產過後再治療。C肝病毒也可能經由生產時傳染給寶寶,但是傳染的機率沒有B肝母嬰傳染高。

另外,有一種肝臟疾病跟B、C肝病毒無關,卻跟懷孕有關,稱為「急性妊娠脂肪肝」,通常於懷孕的第三孕期時突然發生,會讓孕婦臉色發黃、活力不佳,影響血液循環功能,嚴重時導致肝臟壞死,死亡率很高。由於可能有生命危險,因此孕婦需住院治療,通常以保守治療為主,幫助患者度過難關。目前台灣對這項疾病的研究較少,還不清楚高危險群的特徵,不過國外統計,「急性妊娠脂肪肝」的發生機率小於萬分之一,以國內一年約20萬名產婦計算,患者人數非常少,因此準媽媽不必太過擔憂,只要定期產檢,發現有任何身體不適盡快就醫即可。

延伸閱讀↓

孕婦與肝病

當懷孕碰上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