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台灣AI科研發展環境 科技部訂定「人工智慧科研發展指引」

有感於人工智慧(AI)科技研發可能帶來的創新、優勢與衝擊,科技部自今年初開始,邀集各領域學者專家召開數場會議討論後,23日與科技部四個人工智慧創新研究中心共同發布「人工智慧科研發展指引」,期以「以人為本」、「永續發展」及「多元包容」為核心價值,並兼顧AI科研人員學術自由、鼓勵AI研究發展創新及維護人權與普世價值的理念,展現完善與維護我國AI科研發展環境的決心。

隨著全球AI研發進化、運作方式與應用領域的不斷擴張,新興技術已在生技醫療、無人載具、教育學習等領域帶動破壞式創新。同時,為降低AI科技研發的潛在疑慮與風險,消弭AI偏見、歧視與排除等情形,先進國家及組織亦紛紛研擬相關基本準則,例如歐盟「Ethics Guidelines for Trustworthy AI(值得信賴的人工智慧倫理準則)」、日本「び人間中心のAI社会原則(以人為本AI社會原則)」、OECD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Principles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準則)」及IEE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Ethically Aligned Design-Version II (AI道德設計準則)」等。

近年來我國政府與民間均積極投入AI研發與應用,科技部考量AI發展可能會引發人文社會不同層面的多向變動,除了在2017年即召開多場包括AI法律等議題之人社論壇與工作坊外,亦在AI創新研究中心專案特別補助「AI之人文社會研究計畫」,希望能促成AI技術發展及應用面向與人文社會的相互理解,進而預先掌握AI對人文社會可能造成的影響與衝擊,及早研提因應做法。今(2019)年科技部更進一步為降低民眾對AI科技的疑慮,打造值得信賴的AI科研環境,經綜觀AI對各層面可能產生的影響,提出「人工智慧科研發展指引」,供我國AI科研人員遵循參考,以完善我國AI科研環境,並與國際趨勢同步。

科技部「人工智慧科研發展指引」的重點,強調「以人為本」(AI科研應遵循以人為本之價值,以提升人類生活、增進人類福祉為宗旨,構築尊重人性尊嚴、自由與基本人權的人工智慧社會。)、「永續發展」(AI科研應追求經濟成長、社會進步與環境保護間之利益平衡,以人類、社會、環境間的共存共榮為目標,創造永續願景。)及「多元包容」(AI科研應以創建及包容多元價值觀與背景之AI 社會為發展目標,並且積極啟動跨領域對話機制,普惠全民對AI的理解與認知。)三大核心價值,從而延伸出八項指引,包括「共榮共利」、「公平性與非歧視性」、「自主權與控制權」、「安全性」、「個人隱私與數據治理」、「透明性與可追溯性」、「可解釋性」及「問責與溝通」等,提供我國AI科研人員在學術自由及研究創新發展前提下可依循的方向,期望AI科研人員能善盡能力,適時注意與利害關係人的互動對話,也有助於研究成果被接納及正確的擴散運用,開創符合普世價值、安全的AI社會。

科技部表示,2019年版的「人工智慧科研發展指引」再一次踏出優化台灣AI科研環境的一小步,期待從事AI研究與應用人員能遵依資料來源與原始碼應明確記錄、保存與追蹤、程式碼與演算法等具可解釋性,及如介面有問題時應能介入或中止等要求,也歡迎各界持續關注並給予良性建議,科技部將參考回饋意見及AI發展與應用進程精進本指引,致力凝聚政府、產業、研發人員與民眾對發展AI科技的共識,共同打造台灣更進步的未來。

更多新聞推薦

桃園賣地又舉債遭批敗家子 市府澄清三大財政原則控制債務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