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學交相賊的沉淪

(蔡依珍攝)
(蔡依珍攝)

甫被提名參選桃園市長的前新竹市長林智堅,先前被爆雙碩士學位論文嚴重抄襲。當事人為了自身的清白喊冤可以理解,民進黨則不等學校或教育部展開調查就急著定調為對手抹黑。學術專業跟各行各業一樣,學位頒發有一定的起碼標準,假使私相授受或買賣,那是斯文掃地。

研究報告拿來當學位論文,原本並無不可,除非委託單位契約規定,譬如涉及專利申請,研究成果多半會被鼓勵進一步發表為論文,掛名先後有一定的道理。至於學生拿來當論文要看苦勞及功勞;假如只有問卷的發放、回收,難說有實質貢獻。最大的疑點在於,林智堅的名字為何沒有出現在結案報告封面?

學長、學弟論文高度重疊,指導教授出面澄清林智堅因公務繁忙才會畢業在後,聽來言之有理。當然,學術進步講求反覆求證及實證累積,往往鼓勵數據資料轉為公共財,只是必須交代來源、致謝、甚至掛名。根據時序判斷,不是甲抄乙、就是乙抄甲,邏輯上卻有可能是偽因果相關,合理推論或許兩者參考相同未知來源丙。研究生不知道如何引用文獻、大量抄襲,那是研究方法、論文寫作訓練不足,指導教授半年內讀過兩篇雷同論文卻渾然不知,相當可議。

自來,產官學是牢不可破的鐵三角,除了主導政策制訂、甚至師生是利益共同體;現在,東窗事發的則是學官交換,國內研究所淪為洗學歷的捷徑,大家趨之若鶩。碩博士有不同的價碼,通常不會是金錢買賣,而是透過計畫委託,部會首長、司處長可動用的額度不同,小主管也有私房錢,大家心知肚明。

學術自由是一回事,圈地為王、放牛吃草卻是不負責任的態度,把學位當作公關更是自我沉淪。早期,政府鼓勵利用晚上或周末軍公教進修,無關升遷,退休金可以提高,投資報酬還划得來。當下,不是學生找老師而是老師搶學生,政客儼然是錢鼠,畢業後要是出將入相,搖身一變傑出校友,不只是學弟妹,連所長、院長、校長都要列隊歡迎返校指導。

此番最大的受害者是碩專班,不少人舟車勞頓、南北奔波,無端被流彈打到。其實,不少人在業界多少有累積一些實務經驗,論文品質不輸一般生,關鍵在於老師的心態。若非國家安全、專利申請,或改寫為期刊論文的時效,把論文當作國家機密封鎖,莫非有隱情或不可告人之處?

從研究所入學、修課到畢業,中間有多道關卡,竟可自主學習、一路通關無阻,那是系統性的故障。筆者修習博士時,系上、主攻及副修都有必修的科目,指導教授很難護航。口試之際,學校指派一名哲學系教授列席,意在防弊。

學術自成一門,拉幫結派,無可厚非;至若把學生當作搖錢樹而投其所好、視為仲介門神而巴結逢迎,那是等而下之。在過去,計畫案是用來收買學者幫腔或封嘴,報告交完就塵封;如今卻假公濟私、交換學位,官大也要學位大;未來無官可當,搖身一變就是學者,可以誤人子弟。

(作者為國立東華大學民族事務暨發展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