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委會邀名人.主流頻道合作 讓講客變日常

【劉宜頻 黃映婕 台北】

今年一月,客委會將文化教育處,擴大為語言發展處,原本的文化藝術科,則與傳播處結合為藝文傳播處,未來除了原有的客家節目,會持續進行以外,更打算透過與主流媒體與頻道合作,邀請名人在歌曲或節目中,加入客語和客家文化,讓整體環境中能經常「聽見」客家。

「老闆娘,嗨,哪裡來這麼會講客家話,我是新竹人啊!」

搭乘小火車走訪內灣老街,知名歌手田馥甄,2014年以代言人的身分,帶著大家到自己的家鄉新竹遊玩,她流利的客家話,讓許多人眼睛為之一亮。

「野薑花粽,野薑花粽,很香耶,是啊!」

「我願變成童話裡,你愛的那個天使。」

而這首經典歌曲「童話」,跟許多人熟悉的版本略有不同,你發現了嗎?

「你要相信,相信我們會像童話故事裡。」

2015年客委會曾邀請,馬來西亞創作歌手光良,推廣客家流行音樂,將他的招牌歌曲小小改編,華語歌詞中穿插客語,像這樣類似的模式,客委會預計今年將持續進行,陸續邀約知名歌手高唱客語歌,讓客家融入生活環境。

客委會主委 楊長鎮:「我們主流的藝文團隊,也可以參與客家議題的創作,所以不是說客家的東西,只有客家人來做,也不是說客家人,做出來的東西,只有客家人來看,只有客家人來參與,這也就是我們所謂的『族群主流化』。」

究竟,客家如何「主流」?

「捱係客家人(我是客家人),想愛學客話(想要學客語),毋過,毋過(不過,不過)」

創作歌手陳瑋儒,2016年初試啼聲首推客語專輯,就囊括金曲獎3項入圍,他認為主流歌手與母語歌手,必須從各自領域邁進,雙管齊下,缺一不可。

歌手 陳瑋儒:「(主流歌手)主要做的事情,就是華語的圈子,這樣的圈子,對客家的很多文化內容,都是沒有這麼多的了解,我們做客家音樂的人,一定對語言,還有客家有關的故事,是很有研究還有創作的,所以我覺得這兩個方法都很重要。」

「做麼介(幹什麼),做麼介(幹什麼),我打開任督二脈,做麼介(幹什麼),做麼介(幹什麼),東亞病夫的招牌。」

簡單扼要、加上洗腦的三個字,藝人周杰倫的這首「雙節棍」,讓很多人對客語這三字大有印象,而除了歌唱演藝領域,客委會也規畫,要在主流頻道的節目中,增添客家元素。

客委會主委 楊長鎮:「第一重要的,我們希望說台灣主流的商業媒體,它除了它做常態節目的時候,自然能夠融入,客家語言文化的使用,這就是說在主流的頻道,主流的節目當中,就出現有客家,所以過去我們專門來做客家,做給客家人看客家,現在我們希望說,一般人看的主流節目當中,有出現客家。」

「這次我們的客家話來說芋頭,客家話叫什麼呢,芋仔,四縣叫芋仔。」

一邊揉麵團,還不忘用客家話介紹食材,國宴主廚邱寶郎,是各大頻道料理節目的常客,除了常在節目上分享客家料理,也不忘教觀眾說幾句,簡單又實用的客家話,對他來說,在節目中全程講客語不是問題,但對一般觀眾來說或許較難接受。

國宴主廚 邱寶郎:「因為整集的客家話,大部分沒辦法,沒辦法接受,也讓觀眾朋友,沒辦法說聽得懂,所以我在主流的媒體來說,我會用間接式的方式,教大家用客家話,來帶入節目,或是料理的方式。」

象徵「茶金」正式開拍順利,除了讓客家多出現在歌唱及電視節目中,客委會也規畫要推出,包含客語、華語、英語等多元語言的戲劇,讓民眾的日常娛樂中,自然地聽見更多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