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聚會孩子不喜歡親戚抱,你會維護孩子的自主權嗎?

過年或節慶中親友相聚,你們家的長輩們也喜歡逗小孩嗎?過往傳統為表達親近,親一個、抱一個,人人抱來分福氣,好像就是個習俗間大家表示友好和親近的必須。如此一來,「父母的默許」和「孩子要接受」變成一種心照不宣的潛規則。

可你知道嗎?就是這種潛規則,讓孩子難學會身體自主該建立在哪裡?2018年台灣性侵害的統計數字顯示,熟人性侵的比例高達95%,意思是指有5%是建立在不認識的人身上!性侵害、性霸凌、校騷擾、性嬉戲、到身體自主,你是不是也可以為孩子做點什麼呢?

姻親溝通:身體自主,父母是舉手之勞,但對孩子來說是重大維護

記得我的孩子兩歲多的時候,在家族聚會中表達非常怕生,尤其他本來就對男性的氣味不喜歡,所以很排拒,一直猛說「不要不要」退到最後面,當時家人長輩還想逗他時,我就說「寶貝,還不熟對不對,沒關係,慢慢變熟也很好,你感到害怕,就不要勉強!」這時候,我除了是讓孩子了解自己的感受,維護他的感受,也是說給身旁大人聽的。接著我說「媽咪看見你尿布一大包了,我們去後面換一下吧!」然後直接把他帶離現場……

幫孩子一邊換尿布時,我說「寶貝,媽咪要幫你換尿布了喔!你今天很棒,不想要就主動說出來,只要你表達出來,媽咪就會了解你的意願,這是我們的小默契喔!」換尿布動作時,我跟他說「我知道你不喜歡陌生的味道,那麼,下次遇到這種情形,如果媽咪在,我就會像今天這樣把你帶離,你可以尋求我的協助」、「但如果你是單獨和爺爺奶奶在一起,帶你去見陌生的親戚,如果叔叔伯伯太熱情,你也可以跟他們說 give me five 就好,不要抱抱,no 好不好?我們一起練習說說看!」

這樣做的目的是提供孩子額外的選項,讓孩子維護安全感,並且也讓孩子知道自己的感受是正確的!由大人主動帶離,也是給其他大人台階下,畢竟身為母親的我,有「被討厭的勇氣」也有「表態的決心」更有「給彼此台階下的思維」做足了,就不管別人怎麼想了!可不是?

夫妻溝通:父和母可以做的,是維護和正視孩子的感受

當時,其實我先生也感到我和大家意見不一致。事後追到後頭,想要了解我的觀感。我說「孩子啊,已經說不要,我感覺他不是任性,是感到不喜歡,也不願意。孩子能感受自己的感受、尊重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是最好的。我可以預期,如果讓大家逗開了,接下來就是輪流抱了,只是滿足大人開心,小孩學會我要隱匿自己的感覺,討好大人『成為一家人』的需要,這是你想要的嗎?」

當年剛好發生雞排妹事件,我就引述了一下並和老公討論,當未來孩子長大,是權力(補習班教師/房思琪事件)、權勢(各種性騷擾/性侵害事件)、人際(性霸凌、性嬉戲)等挑戰賽,到時候孩子面對這些抉擇路口,也許是看著身邊友人正在進行的校園/職場狀況題,他會怎麼想?怎麼判斷?會覺得自己的感覺有問題?還是遊走在一個解離的狀態,合理化正在發生的一切!我手邊遇到很多孩子,他們遭逢性騷、性侵害、性霸凌時,第一時間的反應就是沒有反應。事後許多大人也會有說詞怪他們說「你又沒有講」、「你不相信我是不是?為什麼第一時間沒有說」。

我只能說,長期我們要孩子懂事、在當下按照對方的意願、要乖巧,這些碰到權勢直接屈服的生存姿態,變成有心人士試探、選擇、釣魚,並表態出「願者上鉤」、「是你勾引我」、「是你不檢點」的態度,實在非常可惡!過去我遇過一個現場,是姨媽騷擾高中男孩,男孩發聲後,被姨丈打得半死,說「你想做就去做牛郎,幹嘛破壞我的家庭」,我跟現場的大人說「現場誰是成年人?」他們心中的答案很清楚。

家內侵害,真正破壞家庭的,是誰?

我說「你是成年人,有性需求可尋求伴侶的慰藉,若伴侶拒絕也可以自行解決性需求,若仍不成,至少在成人的選項中,成人有工作、有錢、有權,尋求管道去滿足也可以,結果你是尋求未成年人下手?反過來究責未成年當事人」、「這種心態是羞愧轉生氣?是情緒勒索?是圖方便?還是圖給他吃穿就要拿身體來還?這些都不足以成立你對未成年人性侵的理由,你講的話都是沒有道理的!」

所以真正破壞家庭的人,是誰?是受害者嗎?

「也許你不敢面對的是,早就壞掉的,是你和先生漸行漸遠的關係破裂,是你的未滿足的性需求,是你的圖方便和貪念、用權力讓對方就範,還想好版本脫身怪罪於他,破壞家庭的不是他,是你需要面對的關係挫敗!未成年侵害是違法的,全台灣的司法、社政和輔導,都會大動作動用公權力來維護他,這個層級和保護力,不是你逃避問題,隨口嫁禍要求孩子接受,就可以的!」

遇到身旁友人遭遇權勢性侵/性騷/性霸凌/性嬉戲的受害者,千萬不要說:

「我認識的他不會這樣欸」、「你想太多了!」、「我也不敢相信發生這種事~他會這樣嗎?(這種os請你在心裡面)」、「忘掉他吧!」、「你過度反應了」、「你也要檢討」「你怎麼會讓這種事發生?」、「你第一時間也沒反應啊!」、「發生這種事,你也要負責」、「你髒/壞/毀掉了」對當事者來說,這會是二度傷害和質疑!這樣的質疑無益於事實,更對兩肇沒有幫助。

然後,維護身體自主權,從小就從維護「孩子的感受」做起,當孩子有了感受,也有了想法,更有了語言,就有機會表達和澄清,並有機會跟父母,幫自己的感受說說話,任何事件,都擁抱孩子有直覺想逃的心,究有可以逃的腳,不需要束縛於「好孩子」「乖學生」「好員工」等角色中,讓活生生的感覺,變成種種自我懷疑!

祝福我們都不要遇到這樣的事件,但身旁友人遇到,也給予絕佳的支持,不要落井下石或揣測八卦!祝福我們身邊的孩子和親朋好友,都不要遇到這樣的事件,但若遇到,我們也要支持當事人有勇氣面對未來的人生,因為人生不會因為挫敗事件而腐爛,腐爛的是惡意、持續用錯誤方式尋求慰藉的人心,給予受害者勇氣,讓加害者有機會看見自己人生的課題,就有機會杜絕下一個受害者!

*本篇文章由【黃之盈心理師的暖心園地】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親子天下文章
比我愛妳更重要的是,妳要愛妳自己
我想讓孩子知道:父母的付出非理所當然,我們同樣渴望被愛
作家爸爸碰上青春期少年 高翊峰:因為愛他,我願意放下父親威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