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本是一家人 訴訟何太急!

蘇怡寧醫師是我在台大醫院擔任婦產部主任教授期間的一位好學生,他的學術研究及醫療技術有相當的水準,所以我特別費神在《民報》投稿此篇短文。

現實篇

不久之前,忽見自由時報電子報在2021/12/15 11:06報導:「禾馨醫療創辦人、婦產科醫師蘇怡寧最近遭爆棄養雙親,還被父親告上法庭,親子之間形同陌路。蘇怡寧今發文反控,父親曾用提告、發函、檢舉、恐嚇留言等方式進行情緒勒索,讓他大嘆《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這驚天動地的消息真的對我而言,有點震撼!
不過我自己情緒稍微放鬆下來,慢慢的去思考蘇醫師父子之間爭端的來龍去脈之後,就得到暫時的結論,這本是平常人生的一齣「現實篇」。

父母生育、教養孩子是天生的義務及本職,古今中外皆然,如果有所不同,也只有程度上的稍微差異而已。台灣的父母至少要求子女能夠盡到一點「孝道」,西方的美國家庭,為人父母在孩子滿18歲就希望他們離家到外面生活、讀書,不要在父母的身邊,父母內心也很少有要孩子「盡孝的期待」,這是台美之間的不同。有期待或期望,就必然或多或少會產生「失望或失落」。

蘇醫師父子間的爭議之所以會閙到法院訴訟,其根本原因在於父子之間觀念及期待的落差,沒有誰對誰錯的問題。

啟示錄

人生「現實篇」活生生發生的例子,到底能夠帶給我們身為父母者或老人們有什麼「啟示」呢?

有孩子的家庭,當然就有父親、母親,所以父母親的定義比較沒有爭議。

但是什麼年紀才能算是「老人」,需要子女奉養,這問題的爭議就比較大些。年齡要超過65、70、75或80,才能算是老人嗎?每一位老人自己的定義不同,所以也沒有一定的答案。

但是為人父母者既然要(即使心不甘情不願)被歸類為「老人們」,就必須先懂得如何「戒貪」。年紀大了,務必要「戒食、戒得、戒名、戒利、戒色……。」, 千千萬萬不要跟年輕人去爭名位、爭利益、爭收入、爭病人、爭業績或爭奪女人。沒有爭奪,就沒有落空與失望。

唯一要爭辯的事情是:真理、是非及道德(morality)。

儘管如此,老人家仍然手中握有三寶:
(1)自己走過快樂的年輕歲月,隨時可以懷念以前燦爛的時光。
(2)子孫滿堂,其樂融融。
(3)免疫系統功能普遍減弱,所以施打疫苗引起的副作用,相對的比較少、也比較弱。因此面對2020年武漢肺炎的施虐,施打COVID-19疫苗的老人引發重大副作用的案例少之又少。我自己曾經打過兩劑AZ及第三劑的莫德納(Moderna,mRNA-1273)疫苗,沒有發生任何不良的副作用。

最後,我要引用我在台大醫學院小兒科授課的老師魏火曜教授、院長,他在課堂上的一句名言:「人到了某個年紀,腦子空空、肚子(胃腸)空空是最幸福、最健康的人。」來跟所有《民報》的愛心讀者共同加油、勉勵,千千萬萬不要期待子女的任何回報,否則有一天父母子女到法院訴訟相見,咎由自取。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