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尋找那卡西》台灣的爵士樂 北投那卡西文化的興盛與沒落|另一種注目 #鏡新聞

經濟起飛的年代,那卡西被譽為「台灣的爵士樂」。 有別供奉在廟堂像南北管般的傳統民樂,能夠有系統脈絡的傳承,那卡西屬大眾文化的一環,又與經濟社會環境氛圍密切相關,全盛時期,北投有「不夜城」之稱。北投樂隊領班阿郎說:「來北投,沒叫那卡西,不算來到北投。」無論酒池肉林、真槍實彈的極樂;尋釁鬥毆的黑道火拚(兄弟番);扶老攜幼的家族歡唱(家族番),都少不了那卡西在一間間包廂流轉伴奏,作為時代的見證。 因為卡啦ok的興起,迎來歌飽價廉的「機器」和昂貴人情的「肉聲」的全面戰爭,那卡西敗退凋零,如今只剩零星演出。觀眾也從社會名流、鶯鶯燕燕、黑社會頭人、紅燈男女,變成一張張白髮蒼蒼的臉孔,它的消逝也代表一個時代的結束。 少數僅存的北投阿郎樂團有來自西部海聲的吉他黃明宗(阿郎)和宜蘭山聲的手風琴賴萬來,保有最經典的那卡西組合:手風琴+節奏吉他。曾有那卡西樂師說:「那卡西是一種『人味』、一種互動演出,蘊含許多人跟人之間當下的即興交流,一種不精準的美。是爵士?接近而已。爵士樂表現的是自由的靈魂。那卡西是服務業,是自由的靈魂+酒後的心聲+人客的要求+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 (「鏡新聞」已在MOD508台與YouTube頻道同步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