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田外交大暴走背後的政治算計

新年伊始,日本首相岸田文雄7天5國之旅,岸田此次一系列「過激」表現引起人們廣泛關議論與關注。

岸田文雄外交路線不僅全面繼承「安倍路線」,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已做出一系列與以往歷屆內閣長期奉行的戰後「和平外交」政策「離經叛道」舉動,甚至不少與其「和平憲法」背道而馳。連一些日本媒體也對岸田此次跳過國會,對美承諾軍費倍增的表現稱作「大暴走」。也許人們對岸田、安倍政權以來歷屆日本政府的「暴走」感到疑惑,其實體現了其背後的政治算計。

岸田上台以後,借俄烏戰事與國際環境的複雜局面,有加速「安倍化」趨勢。首先,岸田政權正在全面修改「安保三文件」,要使自衛隊實現「從盾向矛」的轉型。第二,與北約國家相等,不惜增稅而堅定實施軍費倍增計畫。第三,向拜登承諾購買戰斧式導彈,加速部署中程導彈,以配合美方對中國等實施威懾。

第四,從以日美軍事同盟為中心的雙邊防務體制,逐步變為集團防衛機制。積極推行印太戰略與日美澳印四國機制,並主動拉英國等域外國家介入東亞,努力拉北約集團國家介入亞洲事務,力爭確立西方集團對亞洲干涉機制,彌補美國單邊介入的不足。

第五,借俄烏戰事,拚命抹黑中國,公開阻止中國解決台灣問題,反覆強調「中國威脅」,主動把日中矛盾國際化,推向西方集團,努力創造對華「群毆」氛圍,減少自身壓力等等。

岸田政權的一系列外交手法,特別是針對中國的策略不可不謂「過分」。值得高度關注。人們不禁要問,為什麼近年來有如此眾多的政策變動,日本究竟要幹什麼?為何不惜與主要經貿夥伴和主要鄰國關係搞僵。筆者看來,日本諸多舉措有其背後的政治算計,它在努力實現多年來目標——大國夢(如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亞洲領袖等)。

日本戰前曾經是帝國主義大國,由於走軍國主義道路,發動侵略戰爭失敗而淪落為戰敗國地位,迄今「抬不起頭來」。這是戰後以來日本人的心病。為了重溫大國夢,日本已經「韜光養晦」「臥薪嘗膽」70多年!徹底結束戰敗國地位是幾代日本人的夙願。現在似乎是擺脫戰後被動地位,重振大國的良機,或許是「最後的機會」。

因為俄烏戰事,使戰後聯合國機制及俄國大國地位受到質疑,西方多國試圖徹底搞垮俄國,順便全面壓制中國,美英等國甚至鼓吹由日德等覬覦大國地位的國家取而代之。

為得到美西方支持,實現大國夢,日本真的是「豁出去了」。無論政治外交上,安全軍事上,還是防疫政策上全面隨美起舞,不惜得罪中俄等鄰國的種種表演,都體現了日本「堅定與美西方站在一起」立場,它或許以為這樣就可在西方集團支持下成為大國。而擴軍強國與對抗中國都是其想「成為大國」獲得美西方支持的投名狀。同時也達到遏制中國,推高自身地位的雙重目的。

歷史上,亞洲國家深受日本侵略之苦。在冷戰因素下,戰後日本並未為認真反省侵略戰爭,沒有真正實現與亞洲鄰國的和解,至今仍未建立其雙方的互信。日本難以成為真正大國的原因,是日本自身缺乏對歷史的反省與自知之明。應該指出,「親美一邊倒」只能使日本國際形象矮小化,無助於其政治大國的實現。

首先日本要認識到只有走和平與合作道路,而不是對抗與好戰之路才有前途。與鄰為善,真心反省錯誤,求得與鄰國和解,只有這樣才可能得到亞洲國家信任與認可,才是其可能成為真正大國的唯一途徑。(作者為日本關東學院大學經濟學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