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用行為經濟學「輕推理論」 建構綠色生活產業鏈

經濟部技術處處長邱求慧(中)、工研院院長劉文雄(右)及工研院產科所所長蘇孟宗(左)。劉家瑜攝
經濟部技術處處長邱求慧(中)、工研院院長劉文雄(右)及工研院產科所所長蘇孟宗(左)。劉家瑜攝

【民眾網編輯劉家瑜/綜合報導】

在經濟部技術處指導下,工研院自今(1)日展開為期八天,共16場次的「眺望2023 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開幕論壇,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工研院除2021年回應產業需求,成立 「淨零永續策略辦公室」作為產官學硏溝通橋樑,今年更擴大與產業溝通面向,提出淨零排放跨域創新和實際的減碳技術,從淨零趨勢、碳盤查、碳認證、減碳服務團、碳排放人才培育、減碳製造技術及碳智權專利等面向,提供企業一站式購足的解方。他也特別提及推動民間的淨零永續行為,可運用行為經濟學中的輕推理論 ( Nudge Theory ),未來朝適度誘因或鼓勵、提醒等方式,藉由社會相互影響,並提出容易落實的方法,更有效地落實淨零永續行為。

經濟部技術處處長邱求慧表示,經濟部在去年10月提出「低碳一零碳」與「能源一產業」2×2淨零轉型架構,短期優先推動成熟的綠能及減碳技術,讓能源和產業轉向低碳,長期則投入氫能、循環經濟、與碳捕捉利用封存(CCUS)等前瞻技術的研發。技術處自明(2023)年起四年將投入超過百億科研經費進行淨零排放技術研發,讓產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獲得減碳、增產、高附加價值等多重效益,與產業一起努力掌握未來的市場機會。

工研院協理暨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所長蘇孟宗表示,今年工研院首次應用行為經濟學的概念,針對 18~64 歲國人淨零永續的生活行為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國人「淨零永續行為」的形成比率普遍偏低,尤其是 18~24 歲的年輕人,但在末來兩年内願意落實淨零永續行為的可能性則是高的,顯見民眾在理智上是認同淨零永續行為的,但在落實上則可能遭遇了不同的困境,必須透過商業機制的設計與協助,來排除可能的障礙。

工研院今年發表的《樂淨零:綠色生活 你我同行》專刊,工研院分別從食衣住行育樂及用品各個領域著手,挑選相對有市場商機的 17 項淨零永續行為項目,進行相關的個案研究,也分析成功改變消費者行為的關鍵因素,符合EAST 行為改變的分析架構,包括容易執行(Easy)、具備吸引力(Attractive)、具備社交性(Social)與即時性(Timely)的個案,以做為未來發展淨零永續商機的參酌。

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郭英釗也從氣候變遷的全球趨勢談起,分享推動全臺第一座循環住宅「台糖沙崙智慧綠能循環聚落」的經驗,教人如何從循環經濟的觀點,推動建築的創新永續消費與商業模式,同時也建議台灣產業可和國際品牌、供應鏈進行以減碳為目標的對話,共同推動促進資源循環的生產和消費,為減碳和永續發展目標做出貢獻。

追蹤民眾網Line官方帳號

更多新聞報導:

工研院人才學習特展線上開跑 「綠色x數位」雙軸育才打頭陣

聯合再生攜手工研院 搶攻國際太陽能模組回收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