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疫苗下一戰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當下正在上演的新冠疫苗戰,台灣不論在本土疫苗研發及疫苗採購上都嚴重落後先進國家,左支右絀的幾乎把自己打回到開發中國家的行列。

台灣的科技基礎不錯,在新型流感後也體認到本土疫苗業的國安地位,會弄不出本土疫苗錯不在科技基礎或警覺性不夠。因為不比台灣差的日本、南韓、以色列也一樣無法第一時間弄出本土疫苗,日本政府在以前甚至要求必須使用日本的流感疫苗株來製造銷日的疫苗,以保障本國疫苗廠的發展空間,在此疫中日本的本土疫苗一樣落後,所以關鍵也不在疫苗的國家政策上。

因為此疫的新冠疫苗產業是一場革命,位階堪比工業革命。所有持著傳統疫苗概念,或仍以傳統疫苗獎勵為基礎的國家政策都必須調整。工業革命是以機器取代人力,影響持續到現代;這波疫苗革命是以蛋白質前驅物質取代蛋白質成為疫苗的主力,也將成為未來疫苗產業的主流。

蛋白質絕對是人體要產生抗體的主要抗原,以前的疫苗產業無不專注於在體外產出蛋白,再接種人體產生抗體。這也是所有蛋白質疫苗防禦效果偏低,過敏免應偏強,且研發產製困難耗時的關鍵。

生物科技最大的缺點是沒法應付量產,但最需要疫苗的時機就是全球大流行的傳染病,沒法量產就等於沒有疫苗。由蛋白前驅物質製成的疫苗不需要利用生物合成,是單純的生化科技,與一般藥品的合成相似,不但可以量產,還可以隨時因病毒的突變而替換基因。這項技術在2009年新型流感流行之前就已問世,因為無法解決核酸進入細胞的技術問題,並沒有成為新型流感的主力疫苗。

這項新技術直到2020新冠流行後才克服了核酸保護的問題而在疫情中大放異彩,這項技術也將取代傳統的疫苗科技成為主流,而且會如同工業革命一樣主宰上百年的人類歷史。台灣沒有智慧能在第一時間踏上時代的浪頭,但也不要在下次疫情來臨時依然死在沙灘後頭。

政府應該將這些新的疫苗技術平時就落實於疫苗廠與藥廠中,因為現在疫苗與藥物的界線已經模糊。應該利用更新現有疫苗產製的方式,將新技術平行落實於生產線或備用生產線中,如果新技術的成本可以降低,當然能直接落實於生產線,才有機會在未來的疫情中能成功套用新的抗原基因,而量產出新的疫苗。

中國大陸的成功,就是將腺病毒技術先落實於沒有先進國家願意產製的伊波拉病毒疫苗上,完全沒有商業利益的考量。直到這波新冠疫情來襲,才能在第一時間就落實了新疫苗的量產,這樣的培養疫苗產業模式,才是未來國家應付新興傳染病大流行的疫苗解方,值得在疫後全力開展。(作者為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