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獎金M型化 專家解析背後原因

▲104人力銀行指出,雖然整體年終獎金發放企業比例從上一年度的92.2%提升到93.8%,但年終獎金卻從1.15個月降到1.1個月。(圖/104人力銀行提供,NOWnews製表)
▲104人力銀行指出,雖然整體年終獎金發放企業比例從上一年度的92.2%提升到93.8%,但年終獎金卻從1.15個月降到1.1個月。(圖/104人力銀行提供,NOWnews製表)

針對今年各產業發放年終概況,104人力銀行分析,雖然整體發放企業比例從上一年度的92.2%提升到93.8%,但年終獎金卻從1.15個月降到1.1個月,以104統計數據來看,是繼2017年、2019年之後,再一次來到1.1個月年終的低水準,也是8年來新低,而探究最主要原因就是疫情影響。yes123求職網則指出,企業端年終呈現兩樣情,但持平而論,台灣整體經濟仍明顯維持「正成長」,企業提供的獎金數字,應該不會比金融海嘯時期差。

104人力銀行資深副總鍾文雄指出,去(2021)年股市與房市都屢創新高,還有半導體、AI、5G以及電子商務產業業績獲利也都較其他產業好,但觀光、休閒、餐飲、住宿都慘不忍睹,有的撐不過來,倒閉的所在多有,更多是發生在你我身邊,相信大家感受得到。

疫情衝擊下,全球經濟面臨考驗,包括塞港問題嚴重、供應鏈出現斷鏈危機、缺工問題浮現,有些產業受傷慘重,但也因為疫情催化許多需求,讓企業營收獲利面臨兩樣情。「因此,年終獎金也逐漸呈現M型化!」鍾文雄表示,像是大家聽到航運業可能多達40個月,大型金控可能也有20個月,但住宿餐飲最慘可能不是發不出年終,而是直接收攤!

而這也能解釋為何發放企業比例較去年還高,原因就是有些店撐不住倒了,統計數據母數減少的關係,造成發放比例增高的現象。但鍾文雄也提醒,所謂40個月、20個月這種年終,可能只是公司裡的少數,或許以底薪而非全薪計算,且大多看位階或業績因人而異,一般上班族聽到不必太「薪酸」。

但鍾文雄強調,確實年終獎金M型化是不爭的事實!104調查各產業發放年終獎金排行,前五名分別是金融機構及其相關業1.8個月、半導體業1.57個月、營建業1.23個月、光電及光學相關業1.22個月,以及化學與石化相關業1.18個月,與排名最末的住宿餐飲僅0.5個月差距甚大。

▲受到疫情衝擊,年終獎金呈現M型化,其中半導體、營建業賺多發多。(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受到疫情衝擊,年終獎金呈現M型化,其中半導體、營建業賺多發多。(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而年終獎金前五名中,半導體業與營建業是唯二年終有成長的,半導體業從前一年度的1.3個月成長到1.57個月,營建業也從1.22個月提升到1.23個月。至於倉儲或運輸輔助業,雖然排行第8名,但年終獎金也從1.06個月來到1.15個月。

若仔細探究半導體業、營建業與倉儲或運輸輔助業,這三個年終有成長的產業,同樣都是疫情下受惠的產業。其中,半導體業因為5G、AI、電動車需求暢旺而獲利滿滿;營建則因為國內防疫有成,房價居高不下;再來國人消費型態改變,也讓倉儲或運輸業繳出不錯的成績單。

而根據yes123求職網調查,年終獎金「比較高」的有:「金融保險與會計統計業」(2.67個月)、「科技資訊業」(2個月)、「傳統製造業」(1.73個月),以及「運輸與物流倉儲業」(1.67個月)、「醫護與生技業」(1.63個月)。其中「金融業」自2013年起,已連續「九個年度」居冠。反之,年終獎金「比較低」的則有:「大眾傳播與公關廣告業」(0.44個月)、「餐飲住宿與休閒旅遊業」(0.5個月)、「文教業」(0.63個月),以及「民生服務業(不含餐宿休旅)」(0.78個月)、「農林漁牧礦與環保生態業」(0.86個月)。

yes123求職網發言人楊宗斌指出,企業端年終呈現兩樣情,像是「疫情重災區」的產業,持續有裁員、無薪假壓力,營運甚至需要紓困,勢必衝擊年終數字。相較下,受惠防疫商機、無接觸經濟,以及外銷轉單、急單效應,加上股市、房市交投熱絡,相關從業人員的年終有機會提高。持平而論,台灣整體經濟仍明顯維持「正成長」,企業提供的獎金數字,應該不會比金融海嘯時期差。

談到如何運用年終獎金,楊宗斌建議上班族,可分成三大部份規劃:「投資本金」、「非基本生活支出」、「急用準備金」。首先在「投資本金」部份,不論是短線操作,或長線持有,要發揮錢滾錢的「複利效果」,才能慢慢累積財富。如在「非基本生活支出」這一項,算是給自己的犒賞,畢竟辛苦工作了一年,像是準備旅費,或者買奢侈品,當成交通工具頭期款,其實也都可以,只是提撥比例不能過高(過半);至於「急用準備金」,就是應付生活中的突發狀況,像是生病的醫療支出,或者度過待業、失業期。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年終放大術/盤點各產業年終 航運大爆發、金融不手軟
年終放大術/產業缺工用錢留人 職場前輩分享年終怎麼用
年終放大術/獎金入袋想輕鬆獲利?掌握投資3策略、5字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