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上班族會因工作壓力吸毒嗎? 大數據有答案

導演廖士涵(左)以電影《粽邪》系列打開知名度,也因擅常刻畫人性面,參與編劇,讓《大債時代》角色更突出。(公視提供)
導演廖士涵(左)以電影《粽邪》系列打開知名度,也因擅常刻畫人性面,參與編劇,讓《大債時代》角色更突出。(公視提供)

公視媒合資策會「數位服務創新研究所」與《大債時代》製作人方夢貞,運用大數據分析協助劇本前期開發,但大數據非萬靈丹,端看蒐集的資料是否合用。

資策會服創所副主任徐毓良舉例:「方夢貞提出『年輕上班族是否會因工作壓力大而吸毒』的疑問,希望有參考案例。但我們爬梳500多篇法院判決書和文獻,顯示初次吸毒的年齡層遠低於劇情設定,亦非上班族的紓壓方式,編劇於是捨棄。」

方夢貞不諱言,編劇過程中最擔心用自己的角度看待年輕世代的遭遇,透過大數據,除了能驗證想法,還可貼近真實,產生加乘效果。

林柏宏飾演追求創業的「楊大器」,斜槓當YouTuber符合時下潮流。(翻攝自《大債時代》YouTube頻道)
林柏宏飾演追求創業的「楊大器」,斜槓當YouTuber符合時下潮流。(翻攝自《大債時代》YouTube頻道)

《大債時代》開發至播出長達2年,編劇群包括導演廖士涵在內共6位,劇本開發及製作費總額約1,980萬元,不含資策會負擔的大數據協助劇本前期開發經費。過程中方夢貞雖經歷不少挫折,但作品完成後除在公視主頻道播出,亦賣出Netflix、CATCHPLAY+、MOD、LINE TV、myVideo等影音串流版權。

總結大數據在編劇開發扮演的角色,徐毓良形容:「田調像陸軍,負責一步一步攻下山頭;大數據則像空軍,可幫助陸軍看清整座山的全貌。」他強調自己的工作較像劇本顧問,用科學的工作方法,協助編劇團隊有效率地解決問題,同時保有自主性和創意的戲劇核心。

★《鏡週刊》關心您:珍惜生命拒絕毒品,健康無價不容毒噬。


更多鏡週刊報導
年輕人一畢業就背債 大數據挖掘Y世代困境真相
實境節目製作人寫劇本卡關 靠資策會撈數據解套
PTT與臉書資料最好用 幫助決定角色年齡與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