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競專欄/美國推估臺海開戰之檯面與底牌

張競專欄/美國推估臺海開戰之檯面與底牌
張競專欄/美國推估臺海開戰之檯面與底牌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美國空軍空中機動司令部(Air Mobility Command)指揮官米尼漢(Mike Minihan)上將被媒體爆料,報導依據社群媒體外洩資料,指出米尼漢在對對下級指揮官所發佈備忘錄中,依據其本身預判美國最快恐怕會在2025年與中國大陸爆發衝突,而最有可能開戰地點就在臺灣,因此其敦促所轄部隊長應預先落實作戰整備。經過媒體查證後,美國五角大廈官方證實確實存在該項文件。

其實在過去數年間,美國政府諸多軍事將領與退離職官員、政治人物以及智庫學者專家,老早就針對美國與中國大陸可能因臺灣發生武裝衝突,不但是提出警告,甚至還曾有多位直接就推估出時間;儘管前述專業人士並未具備預言戰爭推測能力,但總是會讓媒體轉述報導。

其中最震驚媒體者就是在2022年10月19日,美國海軍軍令部部長吉爾迪(Michael Gilday)上將在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甚至表示並不排除在2022年就有可能爆發衝突。最後還是由白宮國安會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出面間接否認,才將整個事件善後收尾。

不過反觀真正決策圈內最核心人士,對於北京與華盛頓因為臺灣爆發衝突,相對上就顯得比較審慎樂觀,其中包括國防部長奧斯丁(Lloyd Austin)曾經在2022年10月2日以及2023年1月11日兩度表示,其本身極度懷疑中國大陸將會在近期內,運用武力入侵臺灣。美國國家情報總監海恩斯(Avril Haines)亦曾經在2022年6月30日以及2023年1月26日兩度強調,北京對臺仍優先考慮和平手段,並且同時排除中國大陸有任何明顯有意在近期對臺動武跡象。

甚至中央情報局局長伯恩斯(William Burns)在2022年7月20日在亞斯本安全論壇(Aspen Security Forum),亦公開排除中共在召開二十大後,立刻動武攻打臺灣可能性。在拜登政府國家安全核心成員中,僅有國務卿布林肯數度提出警訊,認為北京希望加速統一,且可能不擇手段,包括透過脅迫、施壓甚至在必要時動武;儘管其論述基調相當鷹派,但其亦無法明確指出在短期內,確實存在任何北京對臺動武跡象。

面對如此繁多但卻又相互矛盾之推估與判斷,究竟吾人應當如何看待此等論述?首先必須理解到,此等訊息是對內傳送抑或是公開表態;政治高層對外論述,不僅未見得是會亮出真正底牌,有時還要多方考慮其發言內容,所可能引發之政治效應。所以政治人物在不同場域提出推估論述時,吾人必然要考量其發言時所面對之客觀環境,還有其發言是否具有政治責任與法律規範,如此才能持平公允地理解其論述發言之可靠程度。不論如何,千萬不要認為可從政治人物公開表態中,完全掌握到所有真章。

其次針對特定軍政領導人物對內部所下達指示,其實更要考慮到此等指示事項之真正性質。舉例來說,前述米尼漢上將對下屬部隊長所發布備忘錄,就軍事準則來說,其本質依據國軍軍語辭典係屬於【預備命令】:「為命令或處置之一種預先通知。旨在給予所屬對未來行動計畫有較為餘裕之準備時間。」所以就米尼漢將軍所具備指揮權責來說,依據其本身主觀判斷,給予下屬此等任務指導,就最壞打算(worst scenario)要求部屬進行前瞻規劃作業思考,其實是完全合情合理。

假若是認真面對可能爆發軍事衝突,要進行真正軍事計劃作為時,通常必須依據上級作戰訓令,由承擔作戰使命之任務指揮官,對本身所轄幕僚群以及下屬各個部隊兵力,下達指揮官判斷(commander’s estimate),然後逐漸發展成作戰構想(CONOPS:concept of operations)、基本計畫(B-Plan:Basic Plan),最後成為完整之作戰計畫(OPPLAN:Operational Plan)。所以將米尼漢將軍所下達指示,當成要針對中國大陸認真進行軍事作戰之計劃作為程序,恐怕是項嚴重誤解。

再者吾人更必須理解到,不論是政治領導高層抑或是美軍將領,吾人必須理解到其所承擔職責,是否能與其發言密切相關。以前述米尼漢上將當前職務來說,其係屬於美國聯合運輸作戰指揮部(USTRANSCOM:United States Transportation Command)下屬軍種部隊指揮官,對於美國與中國大陸因為臺灣發生武裝衝突來說,最可能是責由印太戰區指揮部(USINDOPACOM:United States Indo-Pacific Command)統籌全局,就米尼漢將軍所負作戰指揮權責,基本上根本就是隔靴搔癢,所以其對此下達預備命令,講起來算是相當撈過界,跨過指揮權責來指三道四,所以過度重視其發言,就是完全忽視此等指揮權責結構關係。

此外還要注意到,許多政治人物與軍事將領在其任內對於華盛頓與北京可能發生軍事衝突絕口不提,但在離任後卻到處放話,提出駭人聽聞預測與推估,對於此種在任內與離職後擺出落差極大嘴臉,吾人更須理解為何語不驚人死不休,其背後真正目的是在尋找舞臺曝光,抑或是希望獲得某些資源。特別是其以往在任職時期,具有既定幕僚體系支援,讓其能夠全盤掌握資訊,而離職後單打獨鬥,在缺乏資訊管道前提下,其發言內容是否可信,確實是存在令人置疑空間。

最後還是要提醒,所有專業人士雖然具有相當學養與經驗,但確實都沒有預測未來本事;所以若要斷言在某個時間節點之前,絕對不會發生戰爭,或是反過來說,預測在特定時間節點必然會爆發衝突,這恐怕都難以讓人接受。面對兩岸關係不睦,若是不去消弭敵意,透過溝通改善互動,降低緊張情勢,就必須要面對衝突隨時都有可能爆發之無情現實。

在生命充滿徬徨時刻,世人不是仰賴宗教尋求慰藉,就是要找尋算命師化解疑慮;但認真想想,其實真正要解套,答案都是在自己身上!


菱傳媒原始網址:張競專欄/美國推估臺海開戰之檯面與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