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座到離場|音樂會基礎儀式


在全球各地,每天都有上百場音樂會,在不同國家、不同城市、不同的音樂廳裡不斷發生—當您來到前廳,音樂會的「前儀式」即隨之開始:在正式的音樂廳裡,這個「進入表演場域之前」的空間,可以寄放衣帽、索取或購買節目冊,還能補給簡單的酒水點心,讓您與朋友同好相會、社交一番。

節目開演的腳步漸近,前儀式暫且告一段落,隔音門闔上的一刻,音樂會的「儀式」也跟著登場⋯⋯。


準備好了嗎?

落座安頓以後,首先映入眼中的臺上光景,大致兩樣:其一,在獨奏、獨唱等沒有樂團的場合。臺上只會事先安置譜架與鋼琴等較大的樂器,此時或許會有置譜員登臺送譜—看倌別急鼓掌,他只會出現這麼一下—如果獨奏家將會背譜演出,臺上則可能空空如也,只待主角現身。

其二,如有樂團演出,此時座椅、譜架,以及大型樂器通常都已在臺上安置妥當—有些團會就此方便,先在臺上演奏稍後會遇到的困難樂段,一面暖身、暖樂器,一面藉著在現場加強「肌肉記憶」,讓接下來的正式演出更為順利—相對於各種樂器聲響的此起彼落,更多樂團則是選擇在幕後等待,開演時才魚貫上臺。

廳內燈光明滅數回,是「將要開演」的暗號—觀眾席的暗,襯著舞臺的亮,正式節目就要現身,敬請拭目以待。

上臺鞠躬

表演者通常會從舞臺左方進入,依演出形式所需,進入「指定位置」。

獨奏者的狀況比較單純,以鋼琴、小提琴、大提琴家為大宗。其中比較特別的是鋼琴家,他的坐法是側向觀眾,以琴蓋敞開的一面對著大家,將琴聲發揚到整個空間;面前雖然有譜架,但獨奏時通常背譜演出—這些規矩,連同「獨奏會」的專有名稱(recital,從「記誦」衍生而來),都是李斯特訂下的。

不過很多「獨奏會」,實際上並不一定真的只有「一人」演出,鋼琴搭配一部弦樂器或一部管樂器的組合十分常見,演出的曲目以奏鳴曲為大宗,從這樣的兩人搭檔、三重奏、弦樂四重奏,乃至於更多樂器的重奏,統稱為「室內樂」;若是搭配聲樂家,則大多演唱藝術歌曲。在這樣的組合中,如果有鋼琴,通常其他演奏者都會站或坐在鋼琴的前面、與鋼琴家能夠眼神交流的位置;如果沒有鋼琴,則會就想要呈現的聲學效果,來安排位置,也可依不同曲目「大風吹」。

以常見的弦樂四重奏為例,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由左至右排開,聲音均衡統一;如將後兩者調換,可讓大提琴的低音長驅直入、中提琴的發聲部位也更接近觀眾;兩把小提琴居外側,中提琴與第二小提琴為鄰、大提琴與第一小提琴為鄰的坐法,則能讓後兩者充分溝通,將高低音充分揉合展現,兩部小提琴也能更直接地進行眼神交流。

較大型的重奏,包括一般少於30 人的的室內樂團、70 人以上的現代管弦樂團,與人數介於其間的小交響樂團

少數帶有聲樂的管弦樂作品,一般將合唱團安排於樂團之後,獨唱者站立於樂團之前。團安排於樂團之後,獨唱者站立於樂團之前。 聲樂的重奏型式,則有合唱、神劇、歌劇等。

合唱有同聲(皆為男聲或皆為女聲)、混聲之分,聲部基本分為S(soprano,女高音)、A(alto 女低音)、T(tenor 男高音)、B(bass男低音)。混聲團由左至右,一般採SATB 或SBTA 排列;同聲團則是高—(中)—低。

▲重視聲部互動的SATB

▲重視和聲對稱的SBTA

神劇與歌劇,都是帶有劇情的聲樂故事,不同之處在於:前者只唱不演,題材與內容通常取自聖經;後者則是唱、演、化、服、道一起上陣的綜合藝術。這兩種型式的演出,樂團通常都會坐在樂池或是低於合唱團的位置,而另有一種「半舞臺」(semi-stage)歌劇,化、服皆具的歌手與樂團同在臺上演出,布景相對簡省,是讓觀眾的注意力更集中在音樂本身的一種型式。

臺上各就各位之後,除了一人獨挑大樑的場合,都會有個「調音」的過程:室內樂通常是以鍵盤樂器或第一小提琴為準,樂團則是雙簧管吹出A音,由首席帶領全團調音。這個步驟是為了在臺上的溫、濕度條件下統一音準,讓各樂部能夠根據這個標準合奏,所以無法在登臺前「事先」做好,也不能「省略」。

鋼琴的狀況比較特殊,因為演奏者無法直接調音,通常會由調音師先行校準,但鋼琴可能會在劇烈的樂段演出後「走音」,調音師有時會趁中場休息上臺再調—他在整場演出之中,確實扮演著關乎全局的重要角色。

開始與結束

歡迎演出者的掌聲響畢,曲目開始依序演出,多樂章曲目的樂章與樂章之間,除了曲子要求不間斷者,皆有短暫停頓;每曲之間會有較長的停頓,演奏者可略事休息、為下一首曲子調動座位與演出人員,觀眾則可以掌聲或噓聲對剛才的演出作出回應。

多數音樂會有20 分鐘左右的中場休息,也有一氣呵成的,視演出需要而定。

整場節目結束,可能會開放拍照與獻花,演出者在舞臺上致意後,從登場原處走入後臺。如果觀眾反應熱烈,包括鼓掌、歡呼、起立致敬,他可能會出入往返數次謝幕,並帶來安可曲—能安幾曲、安些什麼,可參閱《MUZIK》 NO. 147—如果意猶未盡,注意一下該場演出後是否舉辦簽名會,或是到演出者進出的門道前等候,都可能有更近距離接觸的機會。

最後一提,「致詞」一事在音樂會中雖不常見,但仍可能出現:如有必要,指揮或演出者會在曲前概略解釋要演的內容;演出者在安可曲前,則常藉機向觀眾傳達心聲,或是報上安可曲名;另外,若是贊助者的「現場小演說」,內容就視其喜好而定了。


本文選自《MUZIK古典樂刊》NO.149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