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伐木到觀光 看「丹大林道」解封後的喜與憂

2019年10月,行政院宣布開放山林,並鬆綁全台81處林道,讓不少山林秘境跟著竄紅,像位在南投花蓮交界的「七彩湖」,有條全台最長的「丹大林道」,因為72水災後封閉了18年,林務局在今年解封後,陸續開放2輪車跟4輪車通行,卻接連發生人車墜谷的死傷意外,不只安全性引發議論外,伴隨而來的還有對生態造成的衝擊,究竟觀光跟保育如何平衡?來看我們的專題報導。

七彩湖這座位在花蓮跟南投交界,中央山脈正中心的美麗湖泊,海拔2980公尺,更是全台灣面積第二大的高山湖泊因為日出光照湖面,如七彩般絢麗光閃耀因而得名。

山友說,「你看七菜湖都是藍色的。」

要探訪七彩湖的民眾,幾乎都會選擇從南投信義鄉的丹大林道西進西出。

1985年木業大亨「孫海」為了筏木需求開闢丹大林道,從山下地利村的孫海橋直達七海湖全長56公里之後隨著台灣筏木業沒落,丹大林道變身電台「西電東輸」的保線聯外道,但外界仍習慣稱它為丹大林道,因為全線的碎石髮夾彎多,坡度陡,也成為了四輪驅動車的越野聖地。

從伐木到觀光 看「丹大林道」解封後的喜與憂
從伐木到觀光 看「丹大林道」解封後的喜與憂

2004年七二水災沖斷孫海橋,丹大林道禁行一般車輛,除了公務需求,只有當地布農族原住民可騎機車上山,卻衍生搭載登山客,接駁收費的爭議。

林務局南投林管處副處長李志珉說,「因為山友不滿當地部分居民以機車通行丹大聯外道路之便載客,民眾對於進出管制標準,也屢屢提出相關質疑,本處盤點整個現行主管法規,丹大聯外道路並不是林務局公告81條林道屬於單大事業區既有的聯外道路,目前為提供森林護管造林等,林業經營公務使用,該道路已不適用於林道管制要點。」

從伐木到觀光 看「丹大林道」解封後的喜與憂
從伐木到觀光 看「丹大林道」解封後的喜與憂

2022年1月24日林務局正式解除丹大林道18年的封印,讓兩輪機車跟單車騎士馳騁高山林道享受如騰雲駕霧的快感,只是開放沒幾天,就發生意外。

騎士上坡熄火後倒栽蔥,連人帶車翻落20米深碎石坡,光是同一天在事發的林道18K處「天馬彎」至少七台機車摔下山。

通車短短20天內,摔了20台車,傷者全靠救難人員,徒步接回送醫,2月17日更摔死一名騎士,逼的林務局不得不再封路但這無差別管制,卻惹惱了當地原住民。

部落居民說,「難道要叫我們族人,用徒步方式回到祖居地尋根嗎,我只是要質問的是林務局你們有任何想法源依據來制止我們族人自由進出嗎?」

今年5月5日台電完成年度的路況養護後重新開放丹林大道,這次連四輪車也能飆上山,旅行後第一個周休假日林道線湧入車潮,不少車友更搶在台電鋼便橋5月14日汛期的拆除大限前往朝聖,卻忽略了地質脆弱的丹大林道,並沒因為養護變得強壯。

林務局南投林管處副處長李志珉說,「丹大聯外道路,並不是因為遊憩而編列經費修,因為道路上下邊坡目前地質,是屬於一個,破損區域並沒辦法進行大規模整治。」

並非林務局公告的81條林道,因為缺少法源約束,但一窩蜂衝上山的人車,不僅在險境中追逐美景,對高山湖泊生態也造成衝擊。

嚮導張賀融說,「民眾在湖畔紮營,很喜歡把廢電池排泄物廚餘,都倒在湖畔內,對大自然生態是非常嚴重的破壞。」

台灣山林復育協會執行長蔡智豪說,「我們整個山林的保育不能靠道德勸說,山林解禁很重要的搭配,就是山林的教育,山林的科普教育,我們必須要讓國人知道台灣這塊高山島海島,到底是怎麼樣在運作的, 生態的內涵到底是什麼,才能讓我們的社會,真正的去認識我們的森林。」

為了讓七彩湖美景常在,林務局在湖畔前三公里處林道,設置行車終點,希望遊客以步行取代車行,親近湖泊,一方面呼籲山友,尊 種原住民傳統祖靈文化,但無痕山林,守護大自然,不是口號還得靠你我身體力行。

(民視新聞/綜合報導)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
快新聞/竹市+1575! 一張圖看懂確診、居隔如何請假
快新聞/柯文哲指松機加開篩檢站「瞎指揮」 簡舒培怒轟:最瞎的就是你
快新聞/竹縣+2472! 兒童、青少年BNT疫苗5/25開打「規劃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