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解封引發防疫焦慮

林健禾部長提醒民眾,隨著疫情三級微解封焦慮、緊張超過自己能負荷程度,應及早就醫把身心症狀解除。(記者蔡清欽攝)
林健禾部長提醒民眾,隨著疫情三級微解封焦慮、緊張超過自己能負荷程度,應及早就醫把身心症狀解除。(記者蔡清欽攝)

林健禾部長提醒民眾,隨著疫情三級微解封焦慮、緊張超過自己能負荷程度,應及早就醫把身心症狀解除。(記者蔡清欽攝)

國內疫情提升至三級警戒,終於7月12日開始「微解封」,醫師發現有些人因微解封後,原先用封閉換得安全感開始消失,出現焦慮、恐慌,擔心微解封恐釀成防疫破口。奇美醫學中心精神醫學部部長林健禾表示,若防疫期間焦慮、緊張超過自己能負荷的程度,產生身心症狀時,不要放在內心掙扎,應及早就醫早日調整恢復新的正常生活。

林健禾指出,恐慌與期待是解封氣氛下會出現的心理矛盾。一方面期待實現正常生活,另一方面又憂心存有病毒散播在空氣中,外面會不安全的恐慌。這種擔心的衝突,每個人的表現不一樣,可以從完全沒有不擔心、自由自在到極度擔心無法出門都有可能。這些差異取決於個人的心理特質以及疫情對個人的影響。因為每個人狀況不同,在解封的時候,對於安全跟期待也可以不一樣。

如何從「微解封」重新回到社交生活?林健禾部長建議,如果已受到病毒驚嚇,面對「新正常」生活,也是需要逐步調整,重新適應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做的事。每個人的步驟不一樣,首先是要依據自己的節奏進行,從正確的消息來源接收訊息,與周遭的人討論生活的變化。別急著把想做的事情一口氣全部開始,先選擇比較小規模的社交互動開始,把注意力集中在當下的活動,不要糾結於「假設」或「應該」發生的事情。讓大腦慢慢適應「新正常」的生活。

林健禾表示,心理較敏感的人來說,倘若這段期間焦慮、緊張大到超過自己能負荷的程度,產生身心症狀,不要自己一個人放在內心掙扎,應該及早就醫,透過醫師的協助把身心症狀解除,早日調整恢復新的正常生活。另外,在警戒尚未完全解封前,出門前後務必戴口罩、勤洗手並遵守防疫規定,切勿因微解封降低戒心,以致身陷染疫風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