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解封 政治掛帥踢鐵板

日前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再延長3級警示到7月26日,也就是說,國人將有2個半月幾乎是完全被關在家裡,如果真有事要外出,也被迫一定要戴上口罩。對許多人來說,3級警戒帶來許多生活上的不便,但對於更多中小企業和弱勢工作者而言,這可能代表著他們要面臨更嚴重的生存掙扎。

依主計總處的資料顯示,6月底的無薪假人數達到13626人,其中11570人屬於服務業,顯示服務業是這次疫情影響下的重災區。同時,失業率由4月的3.64%跳升到5月的4.11%,再加上脫離勞動市場的人口計算,5月的就業人數比前一個月減少了12.6萬人。另一個數據也令人擔心,即每周工時在35小時以下的非典型就業人數從4月的18.9萬人增加到5月的79.2萬人。也就是說,現在公布的無薪假人數是被遠遠低估的。最後,6月開始會有大專和高職畢業生陸續進入職場,因此季節性的失業率將會上升,再加上今年由於勞動市場狀況不佳,可合理預期6、7月的失業率一定會再攀高。

為了協助服務業中大量的中小企業和弱勢工作者,指揮中心雖然宣布再度延長3級警戒,但也同時推出所謂的「微解封」政策,包括開放電影院、9人小型旅行團、餐飲與國家公園等產業。但因服務業的樣態非常多,因此開放的項目就會有一些爭議,比方說,釣蝦場不可以,海水浴場也不行,但是國家公園可以。因此有些人就開玩笑說,因為「山是綠的,海是藍的!」

其中影響最大的應該是餐飲業是否可以內用的問題。雖然指揮中心說原則上可以開放,但雙北率先宣布餐飲業只可以外帶,不可以內用,接著其他縣市紛紛響應,因為他們認為如果雙北不開放,而其他城市開放的話,雙北的人就會跑去這些地方消費,可能會把疫情帶過去,最終其他城市也陸續宣布不開放餐廳內用,地方政府可以說是全面「逆時中」!這大概是指揮中心完全沒有料到的事。

這其實反映出一個事實,指揮中心依其一貫的做法,自行宣布某一政策,完全沒有與地方溝通;然而,地方首長也有其因地制宜的考量,在控制疫情第一的考量下,出現全面逆時中的結果,其實一點也不令人意外。

其實,現在微解封是應該的,因為多少可以讓一些弱勢的服務業和其工作人員得到一些工作機會,讓他們的生活壓力可以得到一些喘息。然而,開放的項目應該要仔細選擇,不幸的是,現在開放的內容有很多矛盾的地方。比方說,3級警戒規定「室內5人,室外10人」,那開放餐廳不是會違反此一規定嗎?再者,開放9人旅行團,9個人待在車裡,其危險性應該會比室內5人高很多吧?各種樣態的服務業開放時會有不同的需求,中央應該與地方一起商量,決定哪些該開,哪些不該開;或是,不同樣態該如何採取不同型態的開放?比方說,戶外的都可以開放,包括國家公園、動物園、其他私人遊樂園等,但是可以做人數上的管控,例如,只能讓二分之一的遊客進入;又如,餐廳和夜市只能外帶,而電影院暫時不能開放等。因為這些開放的細節與需求,其實地方政府比中央更清楚,因為他們是真正每天面對來自地方的聲音與壓力,所以可更清楚決定哪些項目該開,哪些不該開,或是該如何開放等等。

總而言之,「扺抗疫情,人人有責」,中央應該與地方充分合作,而不應該凡事政治考量,或是有藍綠上的不同對待。更重要的是,唯有施打疫苗才能真正達到全面解封的目標,否則依國外經驗,在沒有全面施打疫苗的情況下,許多城市經常開了又封,封了又開。所以盡速全面施打疫苗才是徹底解決疫情的最終手段,這應該是目前政府施政的首要目標。(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