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研究發現:「手機輻射」很可能是昆蟲「滅族」的元兇之一

德國 17 日研究顯示,近幾年歐洲大部分地區,手機輻射可能是導致昆蟲棲群急遽下降的原因之一。

根據德國斯圖加特(Stuttgart)發表的研究,除殺蟲劑和棲息地喪失等衝擊因素之外,電磁輻射的增加也「可能對昆蟲世界產生負面影響」,這項研究尚待同行評審。

德國自然與生物多樣性保護聯盟(Nature and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Union,NABU)與兩家 NGO 非政府組織(一個來自德國,一個來自盧森堡)一起分析 190 項科學研究。被認為有科學意義的 83 項研究,有 72 項研究表明輻射對蜜蜂、黃蜂和蒼蠅有負面影響。影響層面從因磁場干擾而導致導航能力降低,到對遺傳物質的損害和對幼蟲的傷害都涵蓋在內。

手機和 Wi-Fi 輻射尤其會打開某些細胞鈣離子通道(Calcium Channel),這意味著會吸收更多鈣離子。這項研究說,可能會引發昆蟲生化連鎖反應,破壞晝夜節律和免疫系統。

「這項研究表明,分析昆蟲棲群急劇下降的原因時,我們必須眼觀四面,關注所有面向。」德國巴登─符騰堡邦(Baden-Wuerttemberg)NABU 聯盟負責人 Johannes Enssle 表示:「這話題讓我們許多人都感到不舒服,因為干擾我們的日常習慣,且行動通訊技術背後隱藏了強大的經濟利益。」

德國消費者環保組織 Diagnose Funk 的 Peter Hensinger 表示,必須更密切關注輻射對動物和人類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尤其是導入 5G 技術方面。配備 5G 網路的速度預計將比現有 4G 網路快 100 倍,但遭一些人強烈反對,尤其是環保人士。

(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