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聯邦國防軍如何逐步走向印太地區

(德國之聲中文網)戰火正在歐洲蔓延,德國聯邦國防軍卻派出了六架“歐洲戰鬥機”(Eurofighter)到南半球的澳大利亞參加軍事演習。這是一項充滿雄心的行動:大約250名士兵參與其中,除了戰鬥機之外,四架運輸機和三架新購置的空中加油機協同行動。

此次行動代號為“急速太平洋2022”(Rapid Pazific 2022),主要任務之一就是證明德國空軍在印太地區也具備執行作戰的能力。從離開德國出發到抵達中間經停站新加坡,這些參與行動的戰機和運輸機只需要不到24小時的時間。用軍事領域的行話來說,這叫做“戰略轉移”能力。

明年德國還將繼續參加在澳大利亞舉行的系列軍演,而這次參與訓練的將是德國陸軍。聯邦國防軍總監察長佐恩(Eberhard Zorn)8月底在接受路透社采訪時宣布了這一計劃,並且表示德國海軍將以一整支艦隊的規模重返印太海域。他強調:“我們不想通過自己的存在來挑釁任何人,但我們也希望向我們的價值觀伙伴發出團結的信號。”

背景閱讀:赴澳軍演 德國空軍亮相印太地區

告別本土防御,走向“印太”

參與在澳大利亞的軍演,對於德國軍隊來說絕不僅是邁出了地理意義上的一大步。由於德國在二戰期間犯下戰爭罪行,1955年成立的聯邦國防軍在數十年的時間裡完全是專注於本土防御。當然這也是形勢所需:直到1990年德國重新統一之前,東西德之間一直橫亙著一條“鐵幕”,雙方軍隊都在嚴陣以待。

1999年,在德國派軍隊介入科索沃戰爭時,國內進行了長達數月的激烈爭吵,連憲法和國際法都搬出來了。2004年,時任國防部長施特魯克(Peter Struck)在解釋為什麼德國士兵要去阿富汗執行任務時說,他們是在興都庫什保衛德國的國家安全。如今,聯邦國防軍又走向了印太地區。

“印太地區”這個概念成為近年來有關安全政策爭論的焦點。從非洲東海岸到美洲大陸西海岸之間的整片地區,戰略上被視為“印太”——而中國則位於該地區的中心。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安全研究中心的利博黑爾(Boas Lieberherr)在接受德國之聲采訪時表示:“印太地區這個概念主要著眼於一個不斷崛起、並且打破了該地區即成格局的中國,同時也反映出美國對於自己的領導者角色充滿了不確定感。”

印太地區對於德國的重要性也在近年來的諸多政治文件中得到體現:2020年9月,默克爾政府出台了一份“印太政策指導文件”,其中提到了亞洲地區的崛起及其隨之而來的更加重要的政治和經濟意義。2021年,歐盟也通過了一份印太戰略文件,提到歐盟對於該地區的關注,以及對於“地區格局保持開放和基於規則”的重視。當時那份文件沒有點名中國,但是提到了“當前印太地區的動態發展”引起了“激烈的地緣政治競賽”,從而“給貿易和供應鏈帶來更大壓力,並且使得科技、政治和安全領域的緊張程度升級,人權的普世性也受到了質疑”。

時間再來到2022年夏天,北約在馬德裡峰會上通過的全新戰略文件已經把中國明確地點了出來,並且被這一軍事同盟視為對自身利益、安全和價值觀的“挑戰”。這份文件強調,北約成員必須通力合作,“應對中國給歐洲-大西洋地區安全帶來的系統性挑戰”。

從“巴伐利亞號”穿南海到赴澳聯合軍演

德國聯邦國防軍走向印太地區的第一步是由“巴伐利亞號”護衛艦走出的。2021年8月,這艘艦艇從德國出發前往南中國海海域,這是20多年來首次前往亞洲並且進入南海海域的德國軍艦。中國方面沒有允許該艦在上海港停靠訪問。而今年德國空軍戰機在澳大利亞參與聯合軍演,也被視為向國際社會釋放支持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之信號。

就在德國戰機低空飛過澳大利亞北部上空的同時,該國國防部長馬爾斯(Richard Marles)正在德國訪問。他在《法蘭克福匯報》撰寫的一篇客座評論中寫道,對德國戰機表現出的快速戰略轉移能力感到印象深刻,並且認為這是“德澳兩國在地區安全事務上越來越緊密團結”的信號。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Matthias von H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