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推動再生能源合作

德國在台協會處長紀克禮表示,台灣在再生能源發展上,還有很多進步空間,尤其地方政府應加強參與力道。 紀克禮(Michael Zickerick)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表示,日本福島核災後,德國決定二○二二年前停止核能發電,他一想到台灣也有核電廠,也有遭海嘯襲擊的可能,就「感到不安」。 紀克禮說,台灣不缺再生能源知識和人才,但地方政府可更積極投入發展再生能源。 他舉桃園國際機場為例說,冬天走進桃園機場大廳常發覺室內比室外更冷,因為冷氣開很強「這樣十分浪費能源…問題不在發展更好的冷氣科技,而是蓋可控制室內溫度的綠色建築」。 紀克禮表示,德國在台協會一直致力推動德台再生能源合作,例如二○一一年與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簽署「永續力」巡迴說明會(Sustainability Roadshow)意向書,在台灣各地舉辦低碳城市論壇,讓各城市與台德專家交流。 論壇二○一一年十一月已在宜蘭縣、台中市、新北市和台南市舉行,吸引五百位專家參與,三月十二日和十四日也將在台北和台南舉行第二波論壇,聚焦綠色建築。 六十四歲的紀克禮說,德國也曾以為發展綠色科技會減少就業機會、浪費錢,但「那沒有發生,我們創造了超過一百萬個工作機會」。他認為台灣發展再生能源,長期將能省下「一筆鉅款」。 至於美國和歐盟談判自由貿易協定(FTA)對台德經貿影響,紀克禮表示,現在還很難說,但他認為這個FTA對全球經濟是一件好事。 紀克禮也說,許多德國和歐洲企業反映,在台許多法規不便,台灣若要與歐盟簽署FTA,需要打破保護主義思維,「這需要政治領導力,政治人物需要向民眾解釋為何打破保護主義如此重要」。 他也認為,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應比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更有利於台灣,因為參與國家較多,台灣應該想辦法縮短加入TPP的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