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中國推「全過程民主」 西方需多加警惕

(德國之聲中文網)《新蘇黎世報》周一發表評論指出,中國共產黨意識到,他們在民主與專政的較量中將會落敗,因此北京正通過聲稱的民主概念進行回擊。

作者Katrin Büchenbacher寫道,"從中國官方媒體到學術界,幾乎都在吹響同一個號角"。"8月美國從阿富汗撤軍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民主不像美國生產的可口可樂,全世界一個味道。美國的民主只有每四年選舉時才會發生一次,而中國人則享有'全過程民主'。中國政府在12月初發表政治文件《中國的民主》白皮書。"

"這當然是無稽之談。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一黨專制的國家。除了村一級的選舉外,共產黨不面臨選舉。黨內精英可以自由支配,因為沒有獨立媒體、民間社會和反對派政治家可以挑戰他們。黨章中寫道:'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

"因此,很明顯的,中國的一黨專政從根本上違背了保護個人權利不受到國家權力侵害的自由民主基本秩序。盡管如此,中國最新的政治宣傳手段,並不是西方國家可以用慣有的傲慢態度來忽視的。相反的,它需要最大程度的警惕性、抵抗以及專注於自身的意願,以加強自己的體制。"

題為"中國想要成為更好的民主國家,這將震動世界"的評論認為,中國如今希望被看作是民主國家,背後有兩個原因:"在國際舞台上,中國政府關注的是認可度和影響力;在國內,其動機源自根深蒂固的擔憂,即人民日益增長的不滿情緒有一天會使終結黨的權力壟斷的呼聲越來越高。"

作者評論道,七十多年來牢牢佔據執政地位的共產黨,尋求的是對中國政治體制的認可,希望作為美國民主的替代制度。"作為一個公開宣布獨裁的國家,似乎是沒有贏得制度競爭的希望。因此,中國的宣傳者如今將其制度偽裝成一種為中國量身定做的民主形式。

這當然不是第一個這樣做的威權國家。蘇聯、前東德、朝鮮-許多社會主義國家已經將'民主'作為座右銘,因為人民民主的概念根植於馬克思列寧主義中。"

文章提到,中國共產黨和習近平在2019年首次使用了"全過程民主"的這個新表述。"這種術語混淆的目的很明確:北京的宣傳試圖破壞與它敵對的'西式民主'的概念。"與此同時,當西方民主政體面臨新冠疫情、右翼極端主義、移民、社會兩極化等挑戰時,中國則吹噓自己在社會穩定、出口增長等方面的成功,並利用這個機會攻擊民主。

作者指出,很大一部分中國人認為他們的國家已經變得民主。"或許是他們的理解不同:他們今天的物質生活比30年前好上許多。在這個意義上,中國政府重新定義了民主。當中國共產黨談論民主時,他們所指的是在法律草案中考慮到大多數人的利益。最重要的是,在黨的眼中,民主意味著政治應該為人民服務。政治通過經濟增長、更好的教育、更好的工作、更多繁榮來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

"這首先是為了維護黨的權力。如果黨違背了主要的社會利益,讓民眾挨餓,那麼它就缺乏執政合法性。這其中存在風險:經濟增長放緩,中國面臨人口方面的挑戰,財富分配不均,腐敗和濫用權力的現象普遍存在。在中國每年已有數千次抗議活動。正因如此,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正通過加強社會控制和煽動民族主義來平衡經濟增長放緩。"

評論最後寫道,習近平將他的國家描繪成民主國家,是為了確保黨在困難時期也能得到支持。"因為如果習近平不能成功解決人民對城鄉差距的不滿,解決住房、就業市場、衛生系統和教育問題,共產黨就有可能面臨政治災難。"

當中國業務成為政治問題……

德國網絡新聞媒體"編輯部網絡"(RND)分析美國總統拜登簽署的《維吾爾族強迫勞動預防法》會產生怎樣的地緣政治影響。

文章寫道:"新疆地區人口數量雖然只有2600萬,但是面積卻相當於4個德國之大。中國每年種植的6200萬噸番茄大多產自新疆。全球每年消費的五分之一的棉花也在新疆種植。"

"新疆地區還開采石油和其它礦產。特別是制造太陽能板和風力發電機所需要的多晶硅,據估算全球一般的儲量都在新疆。那麼這也就意味著,改善人權的同時可能會給應對解決全球氣候變遷的問題造成阻力。"

文章寫道:"《維吾爾族強迫勞動預防法》會在多大程度上被執行,未來幾個月即可看出端倪。但是圍繞新疆問題的矛盾升級顯示出,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國際企業越來越深陷地緣政治的前沿陣線。壓力不僅來自華盛頓,也來自北京。中國已出台實施《反外國制裁法》。為了確保其供應鏈中沒有強迫勞動存在而將生產線撤離中國的所有企業都會受到中國制裁。"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1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