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四分五裂的世界

(德國之聲中文網)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戰爭給全球化進程按下了暫停鍵,全球的權力和財富分配被重新洗牌。《每日鏡報》(Der Tagesspiegel)刊發分析文章指出,貿易流動和其它經濟關系開始按照意識形態陣地劃分界限,這是全新的局面——西方針對俄羅斯的全面制裁就是一個較為極端的案例。

“作為世界出口冠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德國這樣依賴於全球自由貿易。根據Prognos研究所的計算,德國國內生產總值的20%左右都通過外貿產生。840萬個就業崗位依存於對外貿易。”

按照該研究所的分析,今天的世界可被大體劃分為四個區塊:一是歐洲,二是美國,三是威權大國中俄及其附庸(比如白俄羅斯、非洲等),四是一些無明確陣營的亞太國家,比如印度,可能也包括澳大利亞和日本。如此劃分的准確性也許有待商榷,但是其中的中心論點是明確的:“德國的富裕生活主要依賴於歐洲內部的自由貿易(俄羅斯和白俄羅斯不算在內)。對外貿易創造的總價值總,56%來自歐洲內部的貿易。”

文章分析指出,俄羅斯對於德國來說僅僅在原材料供應領域具有意義,但它既不是重要的銷售市場,也非德國企業青睞的投資地。“如果德國能夠尋找到俄羅斯原材料的替代來源,哪怕完全與俄羅斯斷絕經濟往來,也不會給德國經濟造成太大的故障。”

在烏克蘭戰爭爆發之後,由對俄羅斯制裁引發的有關對華經濟依賴性的思考已經成為德國經濟界的重要課題。然而中國作為貿易伙伴對於德國的重要性已經基本和美國相似了。不過文章也指出,“中國並沒有完全和西方斷絕貿易往來的興趣。”也就是說,雙方之間的依賴性其實是相互的。

文章接著分析道,在2014年俄羅斯吞並克裡米亞之後,俄中之間的雙邊貿易翻了一番。但是對於中國來說,美國和歐盟作為貿易伙伴的重要性仍然遠遠高於俄羅斯。“不管作為銷售市場,還是技術提供方,西方市場對於中國企業來說到目前為止都是無可替代的。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中國如此謹慎,不願太過於公開地支持俄羅斯。”

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亞太地區首席經濟分析師埃雷羅(Alicia Garcia-Herrero)認為,雖然北京沒有直接為俄羅斯提供支持,但是卻“敦促一些其它國家幫助俄羅斯”,比如說服幾個最重要的新興工業國家,在烏克蘭的問題上至少保持中立,不公開批評俄羅斯。她指出,西方至今未能說動新興市場加入制裁俄羅斯的行列,“絕對是中國的功勞”。

“清零”的代價?

除了戰爭之外,疫情給貿易往來也造成了很大影響。《經濟周刊》(Wirtschaftswoche)周一發表文章,關注了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外貿數據。按美元計價,今年4月中國出口2736.2億美元,同比增長3.9%。這是自2020年6月以來的最低增幅。此外進出口貿易總額4961.2億美元,同比增長2.1%。如果按人民幣計價,則出口的同比增長幅度只有1.9%。

“(這一發展的)背景是中國嚴格的清零防疫政策給很多企業運營造成的限制,貨物運輸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專家認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造成的危機以及其它國家產能尚在恢復之中,也是部分原因。”
文章指出,中國與德國之間的貿易也出現了明顯回落。中國進口的德國商品總價值下降了9.8%;中國向德國出口的商品總額也出現了出人意料的9%跌幅。

對此《商報》(Handelsblatt)也刊文指出,在新冠疫情初期,中國的經濟復蘇主要依靠出口和基礎設施建設來支撐。“而如今作為救急靈藥之一的外貿無法發揮支撐作用,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急需恢復對外貿易的順暢流通。”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