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強大卻孤獨的中國

(德國之聲中文網)《時代周報》刊登題為"強大的孤獨"(Mächtig einsam)長篇分析稱,美國正在同中國的部分鄰國在亞太地區編織一張聯盟的網絡,以對崛起的中國形成包圍。

印太地區儼然已成為21世紀大國地緣政治新的逐鹿之地。文章分別介紹了美、澳、英新進締結的印太安全聯盟(AUKUS),存在已有時日的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以及具有無法忽視的反中傾向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 (CPTPP)的產生背景和特點。針對後者文章接著寫道:

"偏偏中國表達出對加入這一自貿協定的興趣,而該協定的初衷原本是要制約中國。這是一步精明的外交棋招。雖然北京的締約申請在可預見的時間內成功獲准的可能性不大,但中國即便叩門無果,卻也能頗有媒體效應地向公眾展示自己的合作意願,同時為自己的論點提供佐證,即缺乏善意的鄰國和強大的外部勢力意圖遏止中國的發展,把新一輪冷戰對手的標簽強加給中國。

北京懷疑,美國及其盟友要圍堵中國。如果看一看亞洲的相關國家及其地理上的關系,就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眼下在華盛頓,當人們談論起中國的時候,其敵對態度的確讓人聯想起冷戰時期的意識形態對立。然而也可以反過來問,為什麼中國在建立自己的合作與同盟方面,會如此困難重重。它遠遠沒有達到美國在1945年後所做到的建立一整套同盟系統的水平。地圖向我們展示了這樣一個令人不安的現實:盡管中國在變得越來越強大,但它依然是一個沒有朋友的大國。"

從強制到"減少"

《法蘭克福匯報》駐京記者發來報道,內容是中國政府一份文件提出"減少非醫學需要的人工流產",在中國社會引起的討論和爭議。這一表述其實同之前的文本並無明顯區別。報道接著寫道:

"盡管如此,這份指導性文件引起很多中國年輕女性的不安。這裡面有兩個原因:一是中國人習慣於在字裡行間尋找信息。一個看似無辜的句子有可能是今後影響深遠的重要措施的前奏,這樣的事情人們經歷的不少。另外,鑑於以往的痛苦經歷,人們對政府指令下的計劃生育政策懷有深深的不信任。從1979年到2015年,強制墮胎和強制節育被用作落實一胎政策的手段,給無數女性的身心健康帶來嚴重後果。

中國的女權主義者現在猜測,減少人工流產的計劃,為的是達到相反的目的,即依據新的三胎政策讓女性生育兩到三個孩子。不少年輕女性對國家試圖對她們的家庭生活規劃指手畫腳--就像對她們母親一輩一樣--感到憤慨,特別是政府為了提高出生率,除了推出扶持年輕家庭的措施,還重又提倡傳統的家庭模式。"

作者總結了網絡討論後寫道:

"長時間以來,墮胎屬於控制生育的平常手段。就在幾年前,墮胎廣告還隨處可見。統計數字顯示,2014年到2017年,中國每年的墮胎數量大約有900萬。其中一個原因是學校性教育的缺乏。政府的避孕知識普及教育直到不久前還僅針對已婚夫婦。此外對避孕藥及其副作用的疑慮十分普遍。 在中國,關於胎兒生存權的道德爭論則很少,墮胎可能給女性帶來的心理後果也鮮有提及。"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