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特朗普的對華政策遺產

(德國之聲中文網)瑞士《新蘇黎世報》刊登了由柏林科學政治基金會(SWP)政治經濟學教授Heribert Dieter撰寫的客席評論。文章以"民主國家的陣線"為題,指出強硬回擊中國挑戰早已成為美國全社會的共識,美國新總統拜登遏制中國的力度不會小於特朗普,區別在於他會更加注重團結民主國家盟友。

"明白無誤地指出中國對自由世界的民主政體以及經濟體系構成了威脅,這是即將離任的特朗普總統的歷史功績。……2018年以來,不僅僅是中美關系急劇惡化,北京與幾乎所有西方國家的關系都在下滑。歐盟如今也慢慢偏向了特朗普的路線。對於拜登而言,十分有利的一點是:美國的幾乎所有盟友現在都站在同一條陣線上。不論是澳大利亞,還是加拿大、日本,抑或是幾乎全部歐盟成員國,他們現在都以批判的眼光看待中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印度也摒棄了多年的克制姿態,加入了停止拓展對華關系、甚至降級對華關系的行列。2020年印中兩國的軍事摩擦更是讓新德裡拋棄了與中國有序開展和平合作的希望。"

文章接著指出,西方國家民眾對中國的好感度不斷走低,這一宏觀趨勢將讓拜登總統更傾向於維持特朗普的對華政策,同時又能夠避免像特朗普那樣甩開盟友單干。許多國家都充滿狐疑地看著中國,"即便是2018年對華出口貿易額超越了排名2至9位的其他八個歐盟成員國總和的德國,如今也意識到:和一個極權國家做生意是十分危險的,這會導致對此類咄咄逼人國家的依賴性。"

"拜登總統將會繼承特朗普之前的歷屆總統的傳統,打造新的聯盟。但是拜登也必須比奧巴馬做得更好,後者當政時,在華麗的辭藻之外,並沒有能夠建設起有效的橋梁、維護好盟友關系。如今的新冷戰,則必然導致盟友內部的分歧無足輕重,因為真正的目標是遏制充滿權力欲、咄咄逼人的中國。"

作者認為,習近平也必然十分清楚西方國家的新冷戰策略,因此已經在著手加強中國經濟"內循環",減輕對進口產品以及國際貿易的依賴性。"因此,候任總統拜登一方面會有一個比較輕松的局面:美國擁有許多支持其對華強硬政策的盟友。但是另一方面,新冷戰背景下,如果中國開始尋求自我封閉,軍事摩擦的風險也會相應上升。但願拜登不要像某些往屆民主黨總統那樣讓美國陷入一場新的軍事沖突。"

立場通常左傾的德國《青年世界報》以"這一步跨得太大"為題,點評了即將卸任的特朗普政府在最後時刻全面加大對華壓力的舉措。文章認為,蓬佩奧取消美台交往限制、派遣美駐聯合國大使訪問台灣,是特朗普政府離任前的"焦土政策"。

"當然我們也不能視而不見:奧巴馬當政時期----拜登是副總統----美國也向台灣出售了大量軍火。提升台灣地位、加強台灣對抗中國的軍事實力是美國外交政策中的跨黨派共識。但是,蓬佩奧的這一步跨得還是太大了,會讓接下來的拜登政府為難。拜登團隊已經在1月10日對蓬佩奧此舉發出了尖銳的反對聲音。盡管兩黨在抗擊中國方面的立場都十分堅定,但是民主黨依然不希望在執政伊始就在對華政策議題上嚴重喪失回旋余地。"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0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文山(摘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