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迷思:解讀人們經常會犯的六個誤解

《侏羅紀公園》
許多關於恐龍的錯誤迷思源自於好萊塢電影對恐龍的不準確描述

從十九世紀科學家和考古學家發現恐龍化石以來,我們對這類已滅絶的古生物已經有了長遠的了解和認識。

但是古生物學家至今仍然需要破解許多人們對恐龍的錯誤認知,這是因為包括《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等好萊塢賣座電影在內的流行文化中,對恐龍有許多不準確的描述,導致人們對恐龍產生誤解。

本文就試圖列舉以下六個有關恐龍的錯誤迷思。

所有恐龍都滅絶了嗎?

恐龍滅絶
所有恐龍都滅絶了嗎?

大約在6600萬年以前,遍布地球的恐龍遭遇大災難,一個估計大約直徑10公里小行星迎面撞上地球,在現今的墨西哥尤卡坦(Yucatan)半島底下留下了一個巨型隕石坑,撞擊造成的衝擊也導致一次物種大滅絶。

科學家推測,這次的滅絶事件「僅」消滅了地球上75%的生物,部分恐龍存活下來。

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的古生物學家巴雷特(Paul Barrett)對BBC表示,「隕石撞擊雖然毀滅了很多恐龍,但是有一小部分體型非常微小,身上有羽毛的恐龍活了下來,到今天我們仍然可以見到。」

啄木鳥
鳥型恐龍演變為現代鳥類存活至今

「鳥類就是唯一存活並演化至今的恐龍。」

「可以說鳥類就是活恐龍,而且以鳥類的種類而言,現在的恐龍種類比6600萬年前還要更多。」

站立不動能躲過暴龍攻擊嗎?

暴龍(Tyrannosaurus Rex)是電影《侏羅紀公園》裏面出現的許多恐龍中最重要的角色,在電影中暴龍生性殘暴,好斗,電影中的人類最害怕的就是暴龍。

《侏羅紀公園》
如果不幸遇上霸王龍,站著不動它也能看到你……

但是電影中的暴龍視力很差,只有在獵物移動的時候才能察覺獵物的存在,否則根本視而不見。

在自然界裏,這種特徵的確存在,例如某些兩棲類動物,但是巴雷特教授表示暴龍其實並不是這樣。

「恐龍的視力很可能非常敏銳,事實上,15年前的一項研究表明,暴龍很可能是所有動物中視力最佳的。」

「站在暴龍前面一動不動,很可能是最愚蠢的事情之一。」

暴龍跑得過車子嗎?

暴龍
暴龍很會跑,但不如電影描述得那麼快

電影裏有一個場景,暴龍追著汽車跑,跑得比汽車還快。

過去的確有研究估計暴龍奔跑速度最快可以高達每小時50公里,但是按照更新更凖確的模擬研究顯示,暴龍奔跑速度大約是每小時20至29公里。

美國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的皮博迪自然歷史博物館(Peabody Museum of National History)的保育專家迪吉亞克摩(Mariana Di Giacomo)表示,「要記住的一點是最高速度和可維持的最高速度。」

「馬拉松跑者跑速比不上短跑選手,短跑距離短,因為拉長的話就無法維持高速度。」

「也許暴龍短距離可以跑得很快,但還不能跑過汽車。」

我們能克隆恐龍嗎?

請勿餵食恐龍
要克隆恐龍還有許多現實障礙

早在我們人類出現在地球上的千萬年以前,暴龍就已經絶跡,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們也不太可能會再見到暴龍,和電影的基本設想不同,科學家很確定我們還無法克隆恐龍。

最大的原因是恐龍的DNA沒有保存下來。

巴雷特教授說,「據我們所知,DNA保存不久。」

「現有的化石紀錄裏最古老的DNA大約有200萬年,而且那只是細菌、土壤、菌類植物等的DNA碎片。就動物而言,現存最古老的動物基因數據大約是五萬年前的。」

「就遠古生物而言,我們沒有任何已絶種動物或植物的DNA,所以我認為無法做到。」

迪吉亞克摩也同意,並表示即使恐龍遺傳基因學有重大科學突破也並不代表能克隆恐龍。

「克隆地質年代如此遙遠的物種涉及太多不確定的可變因素,這是極其複雜的。」

她也對潛在的道德議題提出質疑。

「《侏羅紀公園》這類的電影告訴我們不要這麼做,否則人類就會遭殃,而且把遙遠的古生物帶到現代世界,對他們又意味著什麼?」

恐龍很笨嗎?

恐龍骨骼
像傷齒龍這樣的小型肉食性恐龍據信相當聰明

迪吉亞克摩表示,技術的進步已經讓科學家掌握更多資源以了解恐龍的生活和習性。

「不是所有恐龍都非常聰明,也不是所有恐龍都很笨。」

「他們的智商足以適應他們生活的環境所需。」

巴雷特表示,有些恐龍「其實很聰明」,尤其是一些小型的食肉恐龍。

「有些小型恐龍可能懂得在夜間活動以避免和較大的恐龍競爭,如果是這樣的話,你就需要更聰明的頭腦應付更多信息,還要有更好的聽力、視力和嗅覺。」

恐龍不會照顧後代?

慈母龍
慈母龍的化石堆有明確親代養育的證據

過去曾經有超過一個世紀的時間,人們相信恐龍只是殘暴的動物,不會照顧自己的後代,但是從1970和1980年代開始,考古發現恐龍也有更複雜的社會行為。

慈母龍(Maiasaura)就是一種生活在大約7700萬年前的一種植食性恐龍,它的學名從希臘文和拉丁文而來,意思是「好媽媽」。

去年10月發表在《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的研究更進一步表示,生活在1.93億年前的恐龍已經成群活動,並且會孵育下一代。

巴雷特表示,「我們現在能夠更深的認識恐龍,知道至少有些恐龍也會照顧下一代,有些不會。」

迪吉亞克摩表示,有些恐龍會「照顧自己」。

「有些種類的恐龍被認為有親代養育行為,事實上,一種叫做葬火龍的恐龍還被暱稱為『大媽媽』(Big Mama),因為發現其在巢中孵蛋的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