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兔小妹》看繪本認識造血幹細胞捐贈

造血幹細胞捐贈,為血液疾病患者,帶來生命曙光,然而,對一般民眾來說,對捐贈過程陌生、不了解,會產生恐懼,而降低捐贈意願。其實,醫療技術進步,造血幹細胞收集流程,跟過去大大不同。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今天(9號)發表《想念兔小妹》教育繪本,透過圖文並茂的童言童語,傳達造血幹細胞捐贈的重要,也希望藉由閱讀,在孩子們心中種下善的種子。

兔小妹血癌過世後,兔爸爸接到通知,有一位病人,跟他「造血幹細胞」,配對成功,沒想到兔奶奶卻堅決反對。

「很緊張,她怕兔爸爸怎麼樣呢,捐了造血幹細胞以後,自己身體沒有了,要怎麼辦呢?」

故事老師生動導讀,「想念兔小妹」的故事內容。這本繪本,由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策畫,傳達造血幹細胞捐贈移植的正確醫療觀念。

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社長 許耀雲:「大家只要看了這本書,甚至我想很多的志工在推廣,這個骨髓移植捐贈的時候,可以用這本書來做非常簡單的,理念上面的宣達,因為它是有這樣的好處,圖文並茂,因為我們是要講給孩子(聽)」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主任 楊國梁:「我們要鼓勵社會大眾,對骨髓幹細胞捐贈的認識,我們需要從小孩子的理念的建立,讓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可以認識到有愛就有希望。」

繪本內容,是許多真實故事的縮影。8年前,王皖伶正值事業巔峰,準備替小孩歡慶一歲生日,偏偏急性淋巴白血病找上門,一度陷入生命低潮,後來求助慈濟骨髓資料庫,透過造血幹細胞移植,重獲新生。

造血幹細胞受贈者 王皖伶:「身邊還是很多人不知道說,原來現在醫學是這麼地進步,不需要就是真的完全都是,靠抽骨髓的方式去做捐贈的時候,我相信透過這個繪本,可以分享 讓更多人知道這些事情,因為有很多人是因為不了解而反對。」

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平均每個月有300位血癌病患,正在等待移植,但只有3成患者,可以在家屬間找到幹細胞基因配對,等於有7成病患,必須仰賴志願民眾捐贈。生命有限,期盼透過繪本,讓正在和生命拔河的血液疾病患者,可以像王皖伶一樣幸運,享受天倫之樂。

「感謝經過的大風大雨,看見我勇氣」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蔬食"心煮意" 影音平台大放送
寶塔從地湧出 巧工細思說因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