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病吃中藥 有助延緩洗腎時機

中醫師鄭惟仁提醒民眾勿輕信偏方,尋求正規醫療、遵循醫囑、嚴格控制血糖與高血壓等,都是非常重要預防保健方式。(記者陳金龍攝)
中醫師鄭惟仁提醒民眾勿輕信偏方,尋求正規醫療、遵循醫囑、嚴格控制血糖與高血壓等,都是非常重要預防保健方式。(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46歲郭姓男子是糖尿病患者,由於因為工作常需要搬運貨物,導致肌肉痠痛,除了服用止痛藥外,也會定期至中醫科做針灸治療,最近常感疲勞且精神不濟,抽血後發現他的腎功能下降,除了轉介腎臟科持續追蹤治療外,也在中醫的建議下服用中藥治療。

台中醫院中醫科醫師鄭惟仁表示,患者一聽中藥可以延緩腎臟病,還感到非常驚訝,因為他曾聽聞親友提到「腎臟不好不能吃中藥」,對此,由於過去曾發生中藥含「馬兜鈴酸」,導致民眾對於長期服用中藥持觀望態度,但近年來經過許多專家學者的努力,加上醫學界長期且大規模分析台灣健保資料庫後發現,慢性腎臟病患者若能配合服用中藥,比起沒有服用中藥的族群來說,不僅能夠顯著延緩需要洗腎的時機,甚至發現後續的死亡風險也顯著降低。

鄭惟仁指出,「慢性腎臟病」是指腎臟因特定疾病導致長期的(超過3個月以上)腎功能逐漸衰退,常見造成慢性腎臟病的原因是糖尿病(占30至50%)、高血壓、腎絲球腎炎、囊性腎病變、血管炎等,目前醫院使用的健保中藥處方皆由GMP藥廠提供,馬兜鈴酸檢驗均為未檢出,民眾可放心使用。

鄭惟仁表示,在治療慢性腎臟病的處方上,中醫師多半會選用補氣、化瘀、理氣、利濕作用的藥材,藉由抗氧化、抗發炎、抑制纖維化、減少血小板凝集、調節腎絲球動脈等複合機轉來達到保護腎臟的效果,一般建議以3個月為1個療程,並按時抽血檢查,以追蹤後續腎臟功能的變化。

鄭惟仁也提醒民眾勿輕信偏方,尋求正規醫療、遵循醫囑、嚴格控制血糖與高血壓等,都是非常重要預防保健方式,健保局在110年推行「全民健康保險中醫慢性腎臟病門診加強照護計畫」,推廣中西醫共同合作治療來延緩腎病病人的惡化,並提升病人的生活品質,若有需要的民眾,可至中醫門診做進一步了解與諮詢。

鄭惟仁也呼籲民眾,多加留意慢性腎臟病的早期警訊,並記住「泡、水、高、貧、倦」口訣,即小便出現「泡」泡尿、顏面或足踝「水」腫、「高」血壓、慢性「貧」血、不明原因疲「倦」等5大症狀,若能多加留意這些不明顯的警訊,提早就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