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期間 體重不宜過重或過輕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教授謝榮鴻昨(二十九)日表示,孕婦在懷孕期間,體重不宜過重或過輕,根據醫學研究顯示,倘若孕婦懷孕時體重過重,恐會增加罹患妊娠糖尿病與高血壓的風險,且生出巨嬰機率與剖腹產可能性也跟著增加;孕期體重過輕的話,則會增加早產或流產的機率及嬰兒體重不足,甚至增加新生兒死亡率。

台北市衛生局委託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團隊於一○七年至一○九年進行孕產婦飲食營養照護及衛教指導,總共收集一千名孕婦飲食資料,經過比對營養狀況分析,結果發現孕婦平均年齡約為三十三點七歲,患有妊娠糖尿病比例卻高達二成七,飲食結構在乳製品、蔬菜類及水果類攝取不足,而且脂肪攝取比例偏高,竟佔總熱量三成八。

謝榮鴻指出,倘若想要預防妊娠糖尿病,不是只有減少醣類(碳水化合物)攝取量,更要注意整體三大營養素平衡比例,比如醣類五至六成、脂質二至三成、蛋白質一至二成,避免吃下太油膩食物,並要注意醣類食物品質,建議多選含有高纖維的非精緻食物,比如用全穀飯替換白飯、全麥吐司替換白吐司等,如此可望減少精製糖攝入量。

台北市衛生局局長黃世傑建議孕婦每日飲食中,醣類食物應注意避免經常食用單一精緻食品,比如白麵、麵線、土司等,並經常以含膳食纖維較多的雜糧來取代,減少攝取加工較多的高脂肪食品。此外,乳品類攝取方面,建議無糖優格搭配堅果、水果食用,有助增加鈣質吸收。

謝榮鴻教授指出,孕婦對於葉酸、碘、鐵等關鍵營養素有較多需求,應注意食物來源足量補充,以便奠定嬰兒健康的基石。懷孕初期是胎兒神經管發育重要時期,葉酸有助胎兒腦部中樞神經發展,攝取來源包括深綠葉菜、柑橘類水果、豆製品、瘦肉及動物肝臟;碘有助預防流產、死產、胎兒先天性異常,建議多吃紫菜、海帶、貝類及海魚;鐵可望預防貧血及早產,建議多吃紅肉、深錄色蔬菜、豆子及豆腐。呼籲孕婦做到正確的營養攝取,隨著不同孕期階段進行營養補充,避免因為營養攝取不足導致胎兒發育遲緩、早產及流產等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