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的試探 試探的戰爭

裴洛西的亞洲行程如謎,從不停台灣,到可能4日來訪,再到突然宣布2日晚到訪,次日離開。這一切有如諜報電影。再加上有拜登與習近平通話在前,雙邊似乎在處理裴洛西問題上有互相通報,因此外界對此行的解讀,一開始並不樂觀,直到最後成行,共軍開始各種相應的行動,情勢瞬間緊張起來。

美國國務院則有意地低調宣稱:這只是有前例的訪問,甚至稱她為「潛在訪客」(potential visitor),就是有可能來訪的客人。但實際發生時,仍讓美中關係陷入高度衝突。特別是共軍的諸種行動,包括福建沿海的實彈演習、廈門航空取消航班、實施空域流量管制等,再配合傳聞美國軍艦軍機向台灣集結;種種跡象讓台灣陷入緊張。

台灣網路平台的安靜現象也顯示出某種異常。按以前的民進黨習慣,此時一定加大力度宣傳美台合作,一起「抗中保台」,藉此機會,為林智堅和陳明通轉移焦點,為年底選舉加溫。然而這一次,那些帶風向的網軍居然一片沉寂。此種現象,若非國安單位有情報,顯示兩岸緊張,網軍出來帶風向會破壞情勢,要不然便是美國直接下令,叫民進黨低調應對,不許擴大宣傳。美國應該也怕兩岸之間的衝突情勢升高,台灣若再言詞挑釁,行動對衝,逼得中共軍方出手,美國也難以收拾。

然而,動作最大的中共果真就如此希望擴大衝突嗎?那也不盡然。中共比誰都清楚,若中美發生全面衝突,解放軍的實力仍不足以和美軍抗衡。但如果只在亞洲中國領海的附近打,中共的飛彈與諸種包圍戰術,仍足以和美國一決勝負。更何況如果美國不直接出戰,而是由台灣學烏克蘭,打代理人戰爭,台灣是斷無勝算的。這便是為什麼美國的智庫都一再呼籲美國不要在亞洲和解放軍一戰。

然而,這一次針對裴洛西的台灣行,中共仍做出強烈的回應,為什麼?事實上,無論共機繞台、實彈演習、廈門飛航管制,雖然動作很大,針對性很強,但它的攻擊性是有限的。毋寧說,中共更像是在利用裴洛西此行的焦點,來試探美國如何保護這個議長。

也就是,試探美國在亞洲如果發生衝突時,到底會動用到哪些航空母艦、駐外軍艦、軍事人員等。這等於是一種戰爭試探。同時,中共也利用這個機會,把中共的「一中紅線」畫清楚,不要利用裴洛西這樣的人來「切香腸」。

相對地,美國也在測試共軍能動員的軍力有哪些。包括陸海空的總體動員,以及民間飛航管制區的設限、南海警示區的設定、民間航班的取消等,也都是以往未曾有過的。這一次倒是一場很好的實地操練示範。

講得直白一點,在拜登與習近平通過電話之後,我們有理由相信,美中之間一定保留高層的對話管道,因此對升高衝突的危險還是有所管控的。比諸於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美中還算是溝通較為順暢的,所以一般擔心的擦槍走火,或美中因意外事件而發生戰爭,應該都在控制之內。甚至,我們都有理由相信,台灣那些綠網軍和1450的沉寂,不是因為民進黨的節制,而是在美國的控制之下。

基於此,這一次裴洛西的台灣行,是一種戰爭的試探,也是一種政策底線的試探。美中都想這樣玩一把,摸摸彼此的底牌,裴洛西就成為互相梭哈的一張牌。中共看見美國的軍事動員,美國也看看中共有多少肌肉。彼此打個招呼,以後就都明白了。至於台灣,也無非是美國手上的一張牌,這一點是更加明確了。

(作者為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