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快評】無人系統屢建奇功 不對稱作戰利器

◎許智翔

在10月29日的一段網路影片中,俄軍黑海艦隊旗艦「馬卡洛夫海軍上將號」巡防艦,遭無人小艇自殺襲擊受損;這是繼今年4月「莫斯科號」巡洋艦,遭烏克蘭反艦飛彈擊中後,黑海艦隊旗艦再次遭受重擊。由於無人小艇襲擊的位置在吃水線處,類似攻擊一旦得手,將對船艦帶來致命傷。而此次無人艇的攻擊行動,也再一次展現無人系統的戰場運用潛力。

小艇自殺攻擊,在歷史上其來有自。戰史研究者可能很快會想到日本的「震洋」自殺攻擊艇,或是由特攻隊員操作的「回天」魚雷。另在歐戰爆發前的1938年,義大利海軍曾採購一些自殺攻擊小艇,與日本系統不同的是,義大利乘員擁有簡易逃生裝置,可在碰撞引爆前逃生,並避開近距離爆炸的衝擊;在1941年海戰中,義大利海軍小艇成功重創英國海軍重巡洋艦「約克號」,更擊沉了挪威油輪。類似的不對稱攻擊行動,近年亦曾發生過,例如2000年蓋達組織在葉門亞丁港附近,以自殺小艇襲擊美軍「柯爾號」神盾驅逐艦得手。

然而,與過往自殺攻擊小艇不同的是,無人系統以科技取代了乘員,能在不需顧慮人員傷亡的情況下,運用這些攻擊小艇,襲擊敵人高價昂貴的大型艦艇,可說是不對稱作戰的利器。事實上,無人系統長期以來就十分適合用於所謂的「3D」任務,即「枯燥、骯髒與危險」(Dull, Dirty and Dangerous)任務。執行此類型任務時,無人系統能有效降低人類的風險(如環境具高風險,或對人體有害的污染),並具持續能力(同樣的任務連續進行多個小時,甚至多日)。因此,當運用於攻擊任務時,不論是使用MQ-9「收割者」偵打一體無人機,或是自殺攻擊小艇,無人系統都能讓士兵在相對安全的操作環境、甚至遠離戰場的地區發動攻擊,降低傷亡。

如今的烏俄戰爭,已成為無人載具的示範戰場,從小型無人機在戰場上的廣泛運用;偵打一體無人機,如土耳其製TB-2成為烏克蘭空軍對地攻擊的主力機種之一;到俄國大量使用伊朗援助的自殺無人機,以及無人地面載具的投入運用等,在各層面均可見到無人系統的大量使用。在各主要國家都面臨少子化衝擊,以及武裝部隊規模不斷縮小的情況下,這是包括我國在內,世界各國評估系統優劣、戰場運用方式,以及探索未來戰場可能樣貌的重要機會。(作者為國防安全研究院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