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快評】美亞非外交鞏固領導地位 致力抗「中」

◎蘇紫雲

美國總統拜登展開外交之旅,為期1週行程,橫跨亞非兩大洲出席國際會議,包括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方大會(COP27)、東亞高峰會和G20峰會,主要鎖定3大焦點,包括氣候變化、對抗中共的全球影響力,以及降低烏俄戰爭對全球造成的損害。由於時間點在中共「20大」閉幕及美國期中選舉結束,因此,美國與中共領導人習近平的動向備受矚目,特別是預期將進行的「拜習會」,將連動國際經濟與臺海安全議題發展。

拜登此行可說是另類「東方快車」,向東跨越大西洋與歐洲。第一站抵達中東埃及,出席COP27大會,並承諾正盡全力應對氣候危機,以在2030年前實現美國減低排放目標。拜登的戰略首在彌補前總統川普退出氣候大會所損失的國際信譽,以修復中共利用氣候問題拉攏部分國家並擴大滲透之影響,加上習未出席,因此可占據外交制高點,重新平衡美國的領導地位。

緊接著往東方前進,出席12日在柬埔寨舉行的東亞高峰會,並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將美國與東協的關係升級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拜登政府力圖加強與東南亞國家的戰略聯結,白宮5月即主辦東協領導人特別高峰會,承諾投入1.5億美元,強化與東協各國在基礎設施、經濟及海上安全等領域合作;甚至美國海岸防衛隊將長期在區域內派遣巡邏艦,以協助共同抗衡中共影響力。

拜登的第3站是出席印尼峇里島20國集團(G20)會議,此次主題為「能源安全和糧食安全」,以應對烏俄戰爭對全球糧食與能源供應的衝擊。峰會焦點則集中在今日的「拜習會」,拜登顯然有備而來,先透過白宮記者會表示對中共不會退讓,美國不尋求衝突,但不怕競爭,同時協防臺灣的態度也已清楚地傳遞給北京,希望給習近平畫下「紅線」,並管理「紅線」,包括臺灣、公平貿易、中共霸凌區域國家等可能爆發潛在衝突的問題。另可望與出席的英國新任首相蘇納克和義大利新總理梅洛尼會面,順勢鞏固歐洲盟國。

拜登政府有如此的底氣,全面在地緣政治上包抄中共,主要是民主與自由的價值不容北京挑戰;同時甫落幕的美國期中選舉,執政黨蟬聯參院多數,因此避免拜登行政「跛鴨效應」,更重要的是,對臺灣的支持為跨黨派共識,「臺灣政策法」等相關友臺法案過關速度應可提高,加以在野的共和黨掌握眾議院,將使行政部門對臺政策更為友善,以實際作為確保臺海和平與穩定。(作者為國防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