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醫典範 陽明培育跨科人才

【記者劉仲書台北報導】陽明大學與中央研究院合作提出「新世代跨領域科學人才培育」計畫,獲得國科會與民間企業贊助,自民國103年起,為期4年推出全新的生醫基礎科學與人文通識教育的課程內容改革,希望透過跨領域訓練培育生醫領域典範級人才。中研院將出動20多位院士投入人文講座課程,陽明大學也提供優渥獎學金給數理優秀的入學生,課程改革包含基礎科學整合,以及大一、二不分系,期待亞洲最好的學生來就讀。 中研院副院長王汎森說,全世界學術環境一直在轉變,20年前的大一課程現已不適用,知識、傳播快速變化的時代,基礎學科非常重要,以人文來講,最基礎的就是溝通表達。此外,跨學科學習也非常重要,許多一流人才都是跨學科,就像達爾文學地質,卻發展出演化論。 王汎森談到,有些很不錯的學程不像哈佛大學,有民間提供的全額獎學金,這是第一次有這樣的計畫並提供獎學金,希望吸收到最好的人才。 全面改革 因應快速變遷 陽明大學副校長高閬仙說,大學不斷思考要如何培養人才,才能面對未來21世紀快速變遷的社會,從研究、教學,及跟社會產業的連結來看,必須全面改革。她說,以陽明大學的規模,無法獨立完成,因此尋求外援,第一個想到的是中研院,「他們有最好、最充足的研究資源」,立刻獲得支持,成功申請國科會「自由型卓越學研試辦計畫」,得到相當高額補助,也因此獲得民間企業捐款。 高閬仙舉例,Jared Diamond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是生理學教授,但他也有深厚的社會學、人類學的訓練,所以寫出宏觀的《槍炮、病菌與鋼鐵》一書,並獲得普立茲獎。她說,從這類典範去檢視成長過程,除了有專業訓練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們有寬廣的跨領域基礎,進而能洞悉問題、具備獨立思考。她指出,理想的生醫領域科學教育,必須有完整的人文社會通識教育、踏實的基礎科學訓練、跨領域的對話與整合能力以及完整的專業訓練。 職涯規劃 可以有更多選擇 高閬仙呼籲,高中生考滿級分,選擇生醫科學研究一點都不可惜,而數學、自然滿級分也不是只能進工學院。103年度陽明大學將以生命科學系為招生窗口,鼓勵數理資優生報考,學測指考數理滿級分與頂標,最高提供1百萬獎學金。 國科會主委朱敬一說,大家應該改變觀念,一流人才不見得要當醫生,做生物醫學科學家也很好。他說,台灣教育不會出現Jared Diamond,未來希望透過好的計畫、新課程與新教法的改革來逐漸培養。 陽明大學生物醫學資訊研究所所長黃宣誠說,目前現有的教法,是個別老師按照自己既定的安排從事教學,但物理需要微積分,而微積分課卻沒教,這時候物理老師就得先幫學生上微積分,而之後微積分課又要再上一次同樣的內容,可能導致兩邊都學得不好,課程整合會解決這類問題。 高閬仙說,大一、二不分系是希望學生能透過這段時間探索興趣,未來不管走上哪條路,都能因為受到好的基礎科學訓練而順利發展,她希望藉此模式突破當前科學教育的困境,建立跨領域的嶄新模式。 大學就讀長庚大學醫學系,剛畢業於陽明大學心智哲學所的謝先生表示,台灣每個領域在職業養成思維下嚴重缺乏人文教育。對科學家來說,人文思考可以從關心人類的需求中找出值得研究的問題,但台灣科學界學術代工化,只想處理末端問題、自滿於論文數量。他說,大學教育精神本就是培養不同角度瞭解世界的能力,這個計畫只是起點,學者們應放下專業自負來進行對話,還給學生應得的教育,這種能力都是每個西方傑出科學家不可或缺的。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